国际金融报|大势所趋?银行将拿券商牌照传言再起,效率与风险值得关注( 二 )


“银行进入券业 , 如果是存量竞争 , 那对大中小券商影响都很大 。 ”何南野进一步分析 , 对大券商而言 , 其部分市场份额将直接被银行所抢占 , 但影响预计不会太大 , 毕竟大券商长期的经验积累 , 使他们在对待竞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 但对中小券商而言 , 银行遍布各地的网点 , 对他们赖以生存的经纪业务等形成强有力的挤压 , 很多中小券商可能面临倒闭的命运 。 如果银行采取收购中小券商实现券商牌照布局 , 那对中小券商而言反而是新的发展机遇 。
桂浩明认为 , 从海外来看 , 银行大多数都兼容金融公司 , 混业做法通常也是国际上的惯例 。 但是在中国 , 短时间内恐怕还做不到这一点 。
“银行如果能够拿到证券牌照 , 有望打造一些大型券商 。 目前 , 中国的银行体量远远要大于券商 , 最大的券商未必比普通的城商行有多大优势 。 ”桂浩明告诉《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 , 一方面 , 银行的介入可以发挥自身强大优势 , 有商业银行大股东的支持 , 券商容易突破资金瓶颈 。 另一方面 , 券商业务比较复杂 , 银行新设券商并成长为航母级别也需要过程 。
桂浩明进一步解释 , 打造大型券商的本质是让券商能够介入并全方位的拓展 , 毕竟银行从事的是间接融资 , 券商从事的是直接融资 , 二者之间还是有差异 。 “如何在内部建好防火墙 , 规避相应的风险不容忽视 。 20世纪90年代 , 中国出现过银行混业经营的状况 , 一些银行系券商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问题 , 当时的经验教训要牢牢记取” 。
助力券商做大做强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对于中国券业做大做强有何影响?银行入场后 , 距离打造航母级券商还有多远?
何南野向采访人员分析 , 如果允许银行进入券业 , 政策意图更多是鼓励增量竞争 , 希望持有券商牌照的银行能在增量业务上做出特色和成绩 , 实现理财资金的多元化配置 , 扩大直接投资业务占比 , 从而不断做大做强股权融资市场 。 从这个层面看 , 银行进入券业 , 可做大资本市场“蛋糕” , 对所有券商都是利好 。
何南野进一步表示 , 银行获取券商牌照后有几大作用:一是有利于打通银行与券商之间的资源共享 , 使得银行巨额的资源可以为券商所用 , 从而让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券商资本金 , 助力券商快速做大做强 , 推动更多航母级券商的诞生 , 从而有效应对外资券商的冲击 。
【国际金融报|大势所趋?银行将拿券商牌照传言再起,效率与风险值得关注】龚涛告诉采访人员 , 银行进入证券业一是可以加速银行资产证券化 ,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二是盘活银行资产 , 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 三是消除银同质化业务竞争 , 提高整体效益 。 四是与国际接轨 , 为中国金融行业“走出去”做好基础架构工作 。
龚涛进一步分析 , 目前银行资产是全社会最大规模资产 , 资产证券化率比较低 , 银行一旦拥有券商牌照后 , 势必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进程 ,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证券市场的活跃度和市场规模 。 要打造航母级券商 , 没有银行的依托是无法完成的 , 因为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和老百姓储蓄的习惯都导致券商大量业务依托于银行来引导或参与 。
同时 , 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 龚涛指出 , 一是针对无银行依托的券商而言打击巨大 , 证券市场份额将重新洗牌 。 二是银行资产加速证券化会带来证券化规模扩大 , 也会导致风险扩大 。 三是混业经营将对现有的《证券法》《银行法》带来现实的法理冲突 。
“打造航母级券商的根本途径 , 一是靠外部支持 , 尤其是资金支持和创新业务管制放松支持 , 以鼓励券商加速充实资本金 , 加快拓展新兴创新业务 , 与国际充分接轨;二是靠内生发展 , 通过不断参与市场竞争 , 积累经验 , 锻炼人才 , 打造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 ”何南野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