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三 )


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本文插图

德国大学的教授和我们理解的教授不太一样 , 除了从学校内升职而上以外 , 从企业跳槽到学校的更多 。 在德国知名的企业达到50~55岁 , 就有机会去到大学担任教授 。 因为在德国 , 教授的社会地位很高 , 虽然工资会减少 , 但是时间也会比在企业时更多 。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 , 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 , 能够和这样的教授学习能够了解目前汽车企业最先进的技术 , 也能够拉近企业和学校、学生之间的距离 。 2017年 , MAI Carbon公司展开过一项碳纤维技术的研究 , 该项目获得德国联邦政府的支持 。 而项目负责人就是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Klaus Drechsler , 这一项目不仅得到了八千万欧元的资助 , 更是获得了宝马、奥迪等德国汽车巨头的青睐 。
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动不仅限于此 , 每年那些头部的德国学校都有优秀人才计划 , 能够加入到这个计划的人才都能够在毕业后进入到德国著名的企业进行实习 , 为期2年 , 3~6个月的轮岗期 , 而担任他们导师的就是这个企业最高层的领导人们 。
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本文插图

一对一的交流 , 这样真正的管培生培养思维让这些人在2年实习期后都会进入到企业的关键岗位 , 避免企业出现我们所谓的人才断层 。
政府、学校、大学这样的联动 , 使得学生刚出校门踏上社会就已经能够成为一名对企业有用的人才 。 再从中国大学、企业的教育来看 , 还存在着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 这不仅仅是“疾在腠理 ,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 , 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 , 火齐之所及也;”中国汽车行业的问题更是疾在骨髓 , 司命之所属 。
无可奈何么?其实不然 。 我们的中国车企和学校也在不断改变 。 “现在我们的人去滑铁卢大学 , 会被推荐去当地车企学习 。 你想要国际化 , 你人一定要国际化 。 技术、财务、管理国际化 , 人才可能有国际化的路线 。 ”中国某车企高管向采访人员表示 。
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本文插图

中国大学教育虽然不及德国 , 但是也在不断改变 , 我们中国汽车人才的培养也在向好的地方发展 。 “学机械的去学习机电一体化 , 学习机电一体化往数字化发展 , 数字化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 跨专业学科是必须的 。 机械除非材料有突破性的革命 , 不然已经到头了 。 ”这是一位从海外归来在中国车企担任高位的导师给我们所有热爱汽车、选择汽车作为专业人的建议 。
跨专业、增加企业学校之间的联动 , 这是德国汽车工业赢在第一步的关键 , 也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最需要补足的一点 。 当打通了教育和企业之间的结缔 , 我们中国汽车产业才有可能与德国、欧美竞争 , 疾在骨髓 , 我们也能够回天而胜 。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6月刊封面故事 。
文/林嘉浩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 , 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