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当吉利与沃尔沃碰撞出CMA平台 , 当WEY与奔驰碰撞 , 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向汽车的发源地做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 一个是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 一个是用30年就走出别人70年的经历 , 曾有人坦言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就在中国和欧洲之间 。
不过 , 制造业的竞争表面看是国家和国家 ,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 一家企业最宝贵的不仅仅是那些固定资产 , 更是那些能运用固定资产经营的人 。 所以在这个变化飞速的时代 , 人才成为了能否抢夺未来的关键 。
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本文插图

但中国汽车产业从业人员缺口越来越大 。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中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缺口从2016年的170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198万人 。 人才的缺失进一步导致人才的断层 , 中国汽车看似快速的发展 , 销量飞速增长的同时人才利用率却并不高 。
以代表未来汽车产业的无人驾驶零部件专利为例 , 德国博世以482件专利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零部件制造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 。 爱立信和大陆公司分别以117件和88件高居大型汽配领域的伯仲之位;就国家分布而言 , 德国、日本依旧掌握着无人驾驶零部件的核心砝码 , 汽车行业更为看重的专利数量、在出口销量上中国却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 。
产业的转型是全球都面临的问题 , 为何德国却没有发生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汽车的发源地德国 , 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应对产业变化的 。
汽车发源地的教育
如何理解人才断层?首先是人才的缺失 , 导致人才在专业领域的断层 , 没有延续性 。 何为人才 , 简单理解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促进效应 , 能够帮助企业能够发展的人才 。 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 , 德国并不存在人才断层 。
《礼记·大学》曾言:“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 ”虽然这里的大学意味大人之学 , 或者称之为博大之学 , 但是放在这里理解为大学教育也更合适不过了 。
【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本文插图

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 , 大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转变到人才的关键 , 更是为社会输送强大助力的 。 德国人才的培养与中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 。 德国大学与中国的大学相反 , 德国的大学相比中国大学更容易考 , 严进宽出是中国大学的特色 , 但是在德国恰恰相反 。
“大学选得好 , 天天是高考 。 ”这句话说的就是德国鼎鼎有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 。 作为世界上工科类大学的翘楚 , 更是为德国汽车工业供血的最大心脏 , 不但保证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 也是让德国汽车工业避免断层的关键 。
总结下来 , 德国之所以在制造业上保持强大实力 , 离不开其教育领域的领先 , 而这样的领先不仅仅是在技术上 , 更是制度上的全面超越 。 这些领先还通过很多细节体现出来 , 比如 , 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本和实验器材 。
“每天都在技术更新的IT行业 , 大学里的教材却还是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德国大型企业落户中国后 , 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对员工的培训 , 因为这些新员工从大学出来 , 无法立刻上手 。 ”在第三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上 , 中外多名专家炮轰高校应用型学科的教材太滞后 , 需要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进行革新 。
汽车|汽车发源地如何规避人才断层?|转型有坑
本文插图

车辆工程专业的三大课程 , 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 , 大多是以底盘和动力系统为主 。 其他比如内外饰就几乎完全没有涉及 , 车身设计领域也就只有吉林大学等个别高校才有 。 “我也是工作后才知道有个东西叫‘截面’的 , 有个很重要的专业叫总布置 。 ”一个来自中国985大学的学生这么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