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15年,高瓴何以成为高瓴


投中网|15年,高瓴何以成为高瓴
本文插图
刚刚过去的“六一” , 高瓴低调地度过了自己15岁生日 。 15年来 , 高瓴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超过5000亿人民币 , 成为亚洲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 , 平均年回报率超过40% 。
文丨马慕杰
来源丨投中网
既熟悉又陌生 , 这往往是多数人对高瓴资本的最大感受 。
强大的募资能力 , 超高的头部企业命中率、一次次大手笔地出手 , 高瓴在资本市场的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引人注目 。 不过同时 , 高瓴“点石成金”的背后却始终保持低调的作风 。
可以说 , 无数人曾试图钻往高瓴的各个缝隙挖取可以攫取的投资秘密 , 但大多劳而无获 。
刚刚过去的“六一” , 高瓴低调地度过了自己15岁生日 。 15年来 , 高瓴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超过5000亿人民币 , 成为亚洲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 , 平均年回报率超过40% 。
回顾高瓴创立以来的15个重大投资 , 管窥其庞大的跨产业版图 , 就会清晰地发现 , 高瓴自觉嵌入了中国过去15年经济产业的历次主题跃迁:既押注于移动互联网、电商、医疗健康等创新行业 , 又深度参与了中国传统消费及制造业产业升级 。
或者说 , 高瓴清晰到只有一个投资主题:重仓中国 。 而作为新一代创新型产业投资机构 , 高瓴全阶段、全周期、全天候的投资策略 , 又似乎很难被定义 。
但无论如何 , 高瓴在成为高瓴的那一刻 , 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 。
投中网|15年,高瓴何以成为高瓴
本文插图
制表:投中网(点击图片可放大)
首投All in腾讯:奠定研究驱动下的长期价值投资信念
都说创业要赶潮 。
回看高瓴创始人张磊创业的2005年 , 正是中国投资史上的一次潮流涌动 。 2005年 , 《公司法》、《证券法》完成修订 ,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 。 2006年8月 , 《合伙企业法》修订完成 。 至此 ,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体系初步完善 , 国际普遍采用的有限合伙组织形式得以实现 , 中国私募股权行业迎来了春天 。
热闹嘈杂之下 , 初入行的“学院派”张磊可谓毫无名气 。 但本着心中坚定的“信念” , 张磊把第一单投资全部押注给了腾讯 。 2006年 , 张磊买入当时市值只有20亿美元的腾讯 , 如今腾讯市值已经超过4万亿港币 。
“当时看了很多企业 , 但是看了之后发现投这些公司不如投腾讯 。 那时的想法是 , 腾讯这么大的公司 , 怎么才只有十几个亿美元 。 ”张磊曾在采访中表示 。
彼时断言“腾讯这么大公司” , 是因为张磊在深入研究中发现了腾讯的巨大潜在空间 。 据悉 , 为了研究用户使用QQ的情况 , 张磊跑遍了义乌的街头巷尾 , 他看到中国下沉市场中QQ的绝对占有率 。
而张磊心中的“信念”则来源于这种深入的市场调研与研究 。 张磊曾提到 , 这个信念的根本其实是 , 任何一个商业 , 不要只看今天的收入和利润 , 这都没有意义 。 首先 , 要看企业给这个社会及所针对的消费者与客户创造了多少价值 , 这就是张磊口中一直所强调的 , 高瓴寻找的是为社会疯狂的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家 。
“至于他的收入、利润等早晚会跟上 , 社会早晚会奖励这样不断疯狂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家 。 ”张磊称 。
为寻找到不断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家 , 高瓴选择了研究型驱动的投资打法 , 即通过研究发现好的商业模式 , 然后寻找与好的商业模式最为契合的创业者 , 进而再重仓长期持有 。 这样的研究不是纸上谈兵的书本型分析 , 而是实地调研、对市场做细致入微的探察 。
可以说 , 押注腾讯一举奠定了高瓴通过深入研究为企业未来发展定价的模式 , 这样的模式让高瓴对每一个进入的行业都必须有深入的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