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从“大刑伺候”走向“福尔摩斯”,中国的侦探小说可以这么猎奇!( 二 )
本文插图
【高罗佩|从“大刑伺候”走向“福尔摩斯”,中国的侦探小说可以这么猎奇!】但当时中国的读者从来没读过侦探小说 , 他们对于犯罪文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包公案等古代公案上 , 所以为了迁就读者的阅读习惯 ,翻译把福尔摩斯故事按照古代公案故事的体例做了一些修改 。
那么古代公案故事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包公案中的《乌盆记》 。
说是一个叫李浩的商人 , 晚上回家路上投宿了一个小旅店 , 被人谋财害命 。 然后 , 他的骨灰被烧成了一个乌盆 , 卖给了老汉王某 , 这个老汉就把它用作尿盆 。晚上老汉要起来解手的时候 , 这个乌盆忍受不了了 , 就大声说话 , 李浩的鬼魂现身 , 请王某向包大人喊冤 。 后来在包公的帮助之下 , 商人沉冤得雪 , 而且抓获了凶犯 , 用狗头铡处死了 。
本文插图
▲ 电视剧《包青天之七侠五义》
从这个故事 ,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公案小说的几个特点:首先 , 犯人往往是在故事的开头就出现了 , 而且大家都比较清楚他整个犯罪的过程 。
其次 , 在包公案中 , 包公往往是在故事的中间出场的 , 他获得线索的方法经常是鬼魂现身 , 或者器物说话 , 或者他做了一个梦等等 。 比如他可能会梦到一两句谜语或者一首诗 , 诗里面就包括了犯人的姓名、所在地 , 有时候还有他的职业 。 包公所做的工作就是解这首诗 , 然后抓获凶犯 。 这跟西方侦探小说采访各种证人、收集各种微不足道的证据来寻找凶手是不一样的 。
还有一点不同 , 西方侦探小说的结尾往往是一群人在一个屋子里面 , 说完各自的嫌疑后 , 宣布真相只有一个 。 但是中国公案小说往往还会有一个尾声 , 其中一定要有个惩罚的过程 , 按照罪犯不同的身份用狗头铡、虎头铡等等处死 。
这些不同之处 , 其实反映了中国公案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不同的阅读兴趣:西方侦探小说更强调一种智力上的挑战 , 所以它会在作品里提供充足的线索 , 以供书中的侦探和书外的读者同时公平竞赛 , 猜出谁是凶手 。
而中国公案小说并不是很在乎犯人的身份 , 他们更加在乎是不是能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或者官员能不能秉公执法等等 , 是一种民间朴素的因果报应的思想 。
我们来看梁启超的《时务报》上刊登的这些小说 。 举一个例子 , 这篇 A Case of Identity, 今天一般被翻译成《身份案》 。 但当时的翻译是什么呢? 叫作《继父诳女破案》 , “诳”是欺骗的意思 。
我们从标题就可以看出 ,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继父跟他女儿之间的财产纠纷 。 以今天的角度来看 , 标题就已经剧透了 , 但是当时熟读包公案的中国读者 , 他们反而不会那么介意 。
本文插图
福尔摩斯二进中国
晚清时期 , 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非常流行 , 有学者统计过 , 那个时候大概翻译了有一千余部西方小说 , 一半以上都是侦探小说 , 比较流行的有福尔摩斯、亚森·罗平等等 , 主要是以古典的侦探小说为主 。
为什么晚清的读者喜欢读呢?有的读者可能是被里面的新奇感所吸引 。 比如我们印象中的福尔摩斯去哪里可能都是坐马车 , 但如果你仔细读的话 , 会发现其实有些案子他是坐地铁去的——因为一八九几年的时候伦敦就已经有地铁了 。 还有 , 福尔摩斯在采访证人的时候 , 有的证人在读《泰晤士报》 , 有的证人旁边有天文望远镜 , 都是一些当时比较新鲜的事物 。 而法国的侦探小说里 , 还有化妆舞会的描写 , 晚清的读者看到这些 , 自然觉得十分新奇 。
推荐阅读
- 先秦时代|封神大战之后,元始天尊最看重的十二金仙组合为何走向了解体?
- 减肥|49岁俞飞鸿,身材从来没胖过,分享“睡眠减肥法”,3步走向90斤
- |智能化镇痛(Ai-PCA)——让术后镇痛走向精准医疗
- 花间雨屋星座|下半年事业逐渐走向正轨 进入良性循环的星座
- 母婴说|打骂教育不可取,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人生走向
- 荀勖|他是西晋的开国功臣,也是导致西晋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 新冠肺炎_健康,传染病|首发丨李兰娟院士团队最新成果:人工智能辅助COVID-19影像学识别——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 生肖鼠|一周过后,情缘接踵而至,邂逅真爱,走向幸福的4大生肖
- 拐角铺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手拉手迈向小康路
- 人生|天才的庄子发明了“六齐”理论,带我们看透人生,走向逍遥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