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误|诈骗还是无罪?女子薅航班延误险羊毛 获利300万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陈彦霏
南京市公安局6月9日发布消息称 , 近日鼓楼警方成功侦破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 , 从2015年至今 , 嫌疑人李某通过购票虚构行程 , 在近900次延误航班中获得了高达300多万元理赔金 。 目前 , 李某因涉嫌普通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
6月10日 , 此案经荔枝新闻披露后 , 立即引发争议 。 有网友和律师认为 , 李某无罪 , 毕竟飞机延误并非她个人造成的 。 但也有律师指出 , 李某行为不是骗保而属诈骗 , 最高可判无期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通过查询发现 , 类似案件并非个案 。 北京东城区法院曾对类似案件作出判决 , 被告人被判诈骗罪 , 获刑三年 。
南京案例
近900次延误航班获赔300多万
据办案民警称 , 李某之前曾从事过航空服务类工作 , 对于飞机延误信息及保险理赔的流程都有所了解 。 在购买航班之前 , 她会对航班及天气进行分析 , 并从亲朋好友处骗来身份信息和银行卡 , 用以购买多份航空延误险 。 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 , 她就会在飞机起飞之前把票退掉 , 尽量减少损失 。 一旦航班出现延误 , 李某便开始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 。 据警方披露 , 从2015年至今 , 李某在近900次延误航班中 , 获得理赔金高达300多万元 。
网友唏嘘
合理利用规则没犯罪
李某薅航班延误保险羊毛案被曝光后 , 立即引起网友热议 , 不少网友认为 , 此女子行为是合理利用了规则 , 不应该被认定为犯罪 。
微博网友@Meghan-F认为:什么叫骗?机票人家花钱买的 , 延误又不是购买人造成的 , 那你凭什么赔了钱说人家骗你?人家联合你内部人员造成飞机延误的嘛!清醒点儿问问自己怎么总是延误比较好 。
网友@凶残狂暴的小白兔更是将矛头指向"保险公司自己玩不起" , "我寻思你有证据证明这人导致的航班延误 , 那心服口服 , 靠随机事件碰上的凭什么抓他 , 那或者说 , 买了保险没出事是不是应该把保费退给我?"
律师争议
有人称属诈骗有人称无罪
不仅网友唏嘘 , 律师界也争论开来 。
北京律师周兆成认为 , 涉案女子李某"薅羊毛"的行为主要为:1.利用其熟悉航空服务延误险中没有人工核验的漏洞 , 分析出几条延误率最高的航线;2.根据天气情况利用骗取的亲人身份证信息购买多张飞机票及延误险;3.如果飞机没有延误就退票 , 延误就着手理赔 , 进而获得保险费用 。
就目前所获信息 , 李某该行为虽不符合保险诈骗罪规定的5种骗保行为 , 但是却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 即主观上李某具有非法占有保险公司延误险理赔金的故意 , 客观上实施了诈骗罪标准流程行为 , 即虚构李某及其亲人要乘坐飞机的欺骗行为 , 这种欺骗行为使保险公司以为李某存在真实乘机延误的的错误认识 , 该认识错误使得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 李某获取保险金 , 保险公司遭受损失 。
周兆成律师认为 , 保险理赔的目的在于弥补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损失 , 飞机延误险仅几十元 , 而延误险的理赔金则为400元到2000元不等 , 有的高达7000多元 , 李某多次通过此种方法取得了300多万元的保险理赔金 。
虽本案存在特殊之处 , 即航空公司确实存在延误的事实 , 李某也实际进行了投保 , 表面上看属于"钻漏洞" , 但是李某利用这种漏洞 , 没有乘机需求却利用自己身份信息及亲人身份证信息购买多张飞机票和延误险 , 在没有乘机需求、实际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骗保行为 , 非法占有保险公司理赔金的主观故意明显 , 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 , 且数额特别巨大 , 最高可被判处有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无罪理由非常充分!知名律师邓学平于6月10日发表《购买航班延误险理赔被抓?这可能真不涉及犯罪》一文 , 抛出无罪论 。
邓学平则认为 , 警方定罪逻辑为:李某利用其亲友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险 , 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 , 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险对象 , 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 , 客观上存在刑法评价中的诈骗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