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这家中国工业巨头凭什么?,从亏损几千万到年赚千亿( 七 )


2002年7月 , 现代接受了京东方的3.8亿美元收购价 , 双方定于12月31日交割 。 但临近交割 , 京东方派驻现代的商务谈判组发现 , HYDIS出售清单上的一台机器是租用别人的 , 不仅如此 , HYDIS还欠设备商2100万美元 。
此事一出 , 王东升立马撤回了所有的谈判人员 , 宣布协议作废 。
这一紧急状况让王东升陷入了被动 。 在高层会议上出现了强烈的反对意见 , 反对方认为 , 市场风险不可控 , 韩国人不可信 , 要命还是要面子?这边中方意见难以统一 , 韩国人撑不住了 , 在新年过后追到北京要求继续谈判 。 京东方由此掌握了主动权 , 开价3.5亿美元 , 韩国人同意了 。
但王东升还是难办 。
签约前夕 , 王东升只得到了领导班子不到1/3的支持 。 他泡在浴缸里 , 给10多个不同角色的朋友打电话 , 泡了6个小时 , 发现支持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 。 在决定签约的前一天 , 京东方的董事会从下午2点开到了午夜 。 王东升心里发毛 , 不停的给身在韩国的经手者打电话 , 在细节上反复斟酌 。
其实京东方在收购之前 , 就为收购的风险筑起一道“防火墙” 。 面对收购结果的不确定性 , 王东升提出一个底线:如果收购全部失败 , 3亿多美元打了水漂 , 京东方也不能死 。 财务负责人根据这个原则设计并执行的收购架构是 , 京东方在香港注册成立公司 , 通过香港公司又在韩国注册成立子公司 , 再由这个“韩国京东方”出面进行收购——如果收购失败 , 死掉的是香港京东方 , 但不会连累北京总部 。
3亿多美元收购款的实际支付 , 是京东方通过香港京东方向韩国京东方投入1.5亿美元 , 然后以这个已经属于自己的韩国子公司进行资产抵押 , 成功地利用韩国支持高技术产业的政策 , 从韩国银行贷款2.1亿美元 。 因此 , 真正由京东方掏腰包的是1.5亿美元 。
2003年1月22日 , 收购最终还是完成了 , 不过让人放心的应该不是完成的那个动作 。
收购后 , 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景气迅速回升 , 到了2月份 , 收购后成立的新公司BOE-HYDIS(即京东方现代显示)就实现了盈利 。
残酷的液晶周期只给了京东方一年的喘息时间 。 接下来 , 英雄之旅才刚刚开始 。
混沌大学|这家中国工业巨头凭什么?,从亏损几千万到年赚千亿
文章图片
高技术工业的第一性原理
中国加入WTO , 开启了中国企业的出海时代 。
在收购HYDIS之后 , 京东方迅速执行了“海外收购、国内扎根”的道路 , 在北京亦庄开建5代线 。
粮草未动 , 兵马先行 。 京东方从北方的重点高校中招聘了大量本科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 招聘的时候不仅看思维和表达能力 , 也看身高长相 , 据称这是为了“孩子们”着想 , 好让那些从外地来的女操作工能有一个好的出路:嫁给优秀的男工程师 。
为了激励团队成员 , 京东方抛出了一个以香港红筹股上市为支撑的团队持股计划 。 岂料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 被新京报在2004年5月发出的一篇文章毁灭 。 在媒体看来 , 京东方的持股计划是MBO(管理层收购) , 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 尽管实情远非如此 , 众口汹汹打乱了京东方接下来的上市计划 。
上市计划流产 , 律师费打了水漂 , 银行突然通知不能贷款了…2004年年底 , 京东方的资金链几乎断裂 , 农民工拿不到工钱上门讨说法 。
日本报纸迅速报道:“京东方5代线搁浅 , 可能会面临着追诉 。 ”因为京东方签了设备采购合同 , 如不能按时付款就是违约 。
突如其来的压力如排山倒海 , 让王东升一时“懵了” , 有个下午他独自在5代线的厂房顶上整整徘徊了两个小时 。
他需要一个人独处 , 想了很多 , 觉得很委屈——“我做的本来是好事 , 对国家民族都好 , 为什么不同人的想法就这么不一样?”
上市计划破灭后 , 京东方只好启动第二预案 , 即银行贷款 。 由于融资需要7.5亿美元 , 所以只有组建银团才可能提供这么大额度的贷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