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胡特|海因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和我们的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转化( 四 )


基本概念和治疗过程:修正 , 改变和新想法
对于科胡特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过去的25年里的命运 , 我最想告诉你们的是 , 我们 , 今天在场的所有人 , (以及其他没有出席这次大会的志同道合的人)通过思考构成了一个“思想群体”thought collective——这是卢德维克·弗莱克 , 一位研究生物学家(斑疹伤寒的研究专家) , 在大约七十年前提出的 。 就我的理解 , 一个有着共同的思维模式的“思想群体”是科学思想得以蓬勃发展的社会文化的基体 。 这是精神分析学家们在寻找一种有意义的“普世主义”时最新流行的说法 , 在这一群体中 , 对话会带来真实又独立的一致 , 分歧也可以公开地表达 , 而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反感 。 一个思想群体不会否定群体当中一些特别有创造力的成员的重要贡献 , 在随后的成员之间的对话中这种贡献可能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知识” 。 “没有任何限制的”严肃的对话让这最后一步得以发生 。
科胡特自己在一篇文章中收集了他之前发表的关于自体心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的绝大部分表述 。 它们是“自体”、“自体客体”、“自体客体移情”和“崩解”——我在这些的基础上加入了“转变性内化” , 作为第五个基本概念 。 我不打算在这里详细地讨论它们 。 我会着重谈一谈自体客体移情的一些独特的要素 , 因为所有上述这些概念乃至更多的东西都来自于此 。
自体客体移情是科胡特的基本建构 , 或者说 , 它实际上就是他的自体心理学的同义词 。 他曾这样说过:“对自体客体移情的发现构成了我关于自恋和自体的全部工作的基础”(Kohut, 1979, p. 460) 。 因此 , “更多”体现在其新的疾病分类学、发展的临床理论以及在这些指导下的治疗方法上 。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 , 与传统精神分析相比 , 自体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建构了一个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的形象 。 因此 , 科胡特的人的形象与自体客体的概念紧密相连 。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自体客体移情是我们今天的精神分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很多很好的原因:
(1)这一移情的情意丛抓住了俄狄浦斯期之前的至关重要的早期发展经历 。 这不仅让科胡特意识到这些经历决定了随后的(包括俄狄浦斯及其之后的) , 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将分析性、可治疗的精神病理的范围扩展到包括所有自体障碍及其治疗的机会 。 自体客体移情引导着分析过程关注那些情感饱涨的、非常强烈的、尚未解决的个人议题 , 因为这种移情是患者非常个人化的表达——而不是分析师认为应该处理的内容 。 因此 , 自体客体移情处理的是在每一个独特的二元情境中被调动起来的特异的体验 。
(2)自体客体移情本身蕴含着科胡特关于人类处境的各种重要的观点 。 生命始于新生儿对养育者毫不怀疑、全然的依赖 , 天然地引发身体和情感发展所需的回应 。 当一切进展顺利 , 自体最优的“结构化”会随之发生 , 这让每个个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存在 , 但对各种自体客体体验的需要将贯穿一生——发展的终点没有完全的自主 。
(3)是什么驱动了这种发展?一开始 , 自体客体体验的作用是建立内聚的自体 , 而之后 , 持续一生的需要就是维持这种自体内聚性 , 或者修复虚弱的或被破坏的内聚性 , 以及为一个成熟的自体带来生机和活力 。
(5)因此 , 如前所述 , 自体客体移情为特定的、未被满足的发展需要及其后果提供了分析性的理解 。 在治疗过程中 , 这些需要 , 无论是无意识的、前意识的还是意识层面的 , 或无声或强烈、激烈地出现 , 程度不同 。
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
(a)患者会从经验上感觉自己是分析师自体-系统的一部分或者
(b)感觉分析师是他或她自己的自体-系统的一部分;或者
(c)患者可能坚持要像分析师那样 , 或者坚持分析师要像他或她 。 外部现实包括了分析师 , 分析师也成为患者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 然后分析的重点转向了患者的主体体验 , 捕捉内在的现实 , 而外在的现实现在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