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胡特|海因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和我们的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转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海因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和我们的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转化
科胡特|海因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和我们的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转化
本文插图

作者:Paul H. Ornstein M.D.
译者:邹柳
摘 要
本文最初是在2006年第29届自体心理学国际年会上纪念为科胡特而做的演讲 , 其中包括我对海因茨·科胡特工作的主观评价;在他去世之后的25年里我们经历了什么 , 发生了什么变化 。 我详细说明了自己是如何应对当代扩展的自体心理学的新趋势 , 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 我所学到的本质上可以简单总结为:在各种新贡献中寻找新的经验数据empirical data , 看看是否可以运用我的自体心理学概念来解释同样的数据 。 带着这个问题 , 我从自己的视角简要地检验了主体间性、关系精神分析和动机系统理论 。 我用一段与海因茨·科胡特的假想的对话来结束我的演讲 , 这段对话与第29届自体心理学会议的三个小组讨论的话题有关 。
关键词
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 共情empathy 自体客体selfobject 自体客体移情selfobject transference 崩解fragmentation 转变性内化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介 绍
在准备这次演讲的时候 , 我从《塔木德》中选了一句格言作为指导 。 这句格言是:“Dordor v'dorshav dor dor v'chokhmav” 。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每一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译者;每一代都应该有自己的老师 。 ”
正是本着这一犹太法典的精神 , 我觉得有必要对海因茨·科胡特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做的工作进行反思(Kohut, 1971, 1977, 1978, 1984, 1990, 1991) 。
我今天的任务很明确 。 我将谈谈25年前海因茨·科胡特留给我们的遗产 , 以及我们——在座的和其他国家的许多人——如何利用这一遗产 , 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 。 当然 , 在一个相当客观的历史框架下 , 这个故事远远超过了我今天说的 。 我将允许自己对科胡特的工作和遗产进行高度主观的评价 。 我将重点讲述到目前为止经历的一切 , 以及科胡特如何将精神分析置于一条不断变革的道路上 , 使其摆脱往日的、持久的、临床的和理论上的停滞;他是如何重振了我们的领域 , 并极大地拓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性潜力 。
定期参加每一届年会的人当然不需要对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进行详细的了解 , 你们也已经在这次的三个精心挑选和精心呈现的小组发言中听到了相当多的关于我们今天在多样化的自体心理学中居于何处的内容 。 因此 , 让我简单地强调一下我所看到的科胡特的革命性贡献 , 以及在他去世之后发生了什么 。 他曾是一位弗洛伊德派的自我心理学家 , 正是对这一框架的深刻的投入和奉献让他最终发现了它的局限性:自我心理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有着无法企及的领域 。 科胡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超越了这些局限 。 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上拥有显赫的位置 。
这些年这么多届年会 , 近25卷《自体心理学的发展》Progress in Self Psychology , 以及其他在本土和自体心理学的其他发展中心出版的不计其数的书籍、无数的论文 , 特别是澳大利亚、奥地利、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挪威、土耳其 , 我提到的仅仅是少数 , 这些都是科胡特的贡献的价值及其持续的影响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
我将首先谈一谈共情这一精神分析的方法 , 然后谈谈自体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 还会谈谈我对于被加进科胡特最初的贡献之中的修改、改变和新想法的描述 , 因为所有这些现在包含着各种不同的趋势 。
但是在开始详细介绍这些之前 , 我会先就三个主题简单说几句:(1)科胡特的背景和性格;(2)他对西方世界文化变化的敏感 , 以及他将精神分析与文化和人联系起来的方式;(3)他对精神分析本质的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