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文化|中国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文艺青年( 二 )


活字文化|中国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文艺青年
本文插图

贾樟柯执导电影《站台》海报
剧本写完 , 五万字 , 一百五十多场 , 粗算一下需要三个月拍摄才能完成 , 就想拍成电影遥遥无期了 。 好像美景总在远处 , 失意的人总爱眺望 。 傍晚趴在宿舍窗户眺望远处 , 北影明清一条街灯火辉煌 。 心烦意乱之时 , 披了军大衣 , 溜进北影看别人拍电影 。 寒冷中一堆烈火 , 元家班兄弟正在拍《方世玉》 。 突然哭声传来 , 定睛一看 , 李连杰背一个婴儿 , 手拿武器 , 在烈火前表演武打 。
那时候票房的保证叫“拳头加枕头” , 想到自己刚刚写的那些文字 , 究竟会有谁愿意投钱变成银幕上的真实 , 便又断了拍片的念头 , 心里暗想这些文字或许将来可以出书变成小说 。
一晃到了毕业时分 , 宿舍里更加空荡 , 有人成群结队去拍毕业作品 , 多数人消失在城市里 。 我一个人守着六楼空荡荡的楼道反复来回 , 独听自己的脚步声 , 这氛围像柯恩兄弟的电影《巴顿·芬克》 。
春节临近 , 照样得归乡 。 这一年北京到太原的高速公路还没修好 , 坐火车十四个小时 , 辗转回到汾阳 。 进了县城就见两边店铺都写了大大的“拆”字 。 回家落座 , 父母欢心 。 我一个人在阳光下发呆 , 爸妈在厨房里炒菜 。 这样烟熏火燎的午后 , 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 一家人围坐 , 几盘小菜 , 我讲些外面的见闻 。 父亲说:你回来得正好 , 县城要拆了 。
放下碗筷 , 飞奔进县城 , 看这些有几百年年龄的老房子 , 想这些我从小在里面进进出出的店铺马上就要烟飞云散 , 心里一紧 , 知道我所处的时代 , 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 。 就像康、梁的晚清 , 就像革命之于孙文一代 , 白话之于胡适等人 , 每个人有自己的时代 , 每代人都有他们的任务 。 而今 , 面对要拆除的县城 , 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 , 或许是我的天命 。 那一年 , 我二十七岁 。
活字文化|中国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文艺青年
本文插图

贾樟柯
回家 , 又是孤灯 。 写作真的像长跑 , 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 , 从第一个人物出场到他的命运终结 , 这个过程要一笔一划写出来 。 没有人能够帮你 , 就像在长跑的路上 , 可以有人给你加油喝彩 , 但脚下的路仍需要你一步一步走过去 。 写剧本也一样 , 就见桌上的稿纸展开撕掉 , 再展开再撕掉 , 终于写下一行字:“靳小勇的朋友 , 胡梅梅的傍家 , 梁长友的儿子 , 小武 。 ”
这片名的笔法学自“文革”时候的《****》文章 , 当时揪出“反动派”要抓住他的人脉 , 而这变革时代 , 变革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这个片名虽好 , 但长了一些 , 最后把前面的定语划去 , 只留下人名:小武 。
写完之后怀揣剧本 , 骑自行车去了邮局 。 在长话室里等国际长途 , 接线员接通我的某香港小资朋友 , 跟他说我要拍《小武》 , 问他是否有兴趣投钱 。 事情突然 , 把他搞得有些莫名其妙 。 他让我把剧本寄过去再说 。 从长话室出来 , 才发现我的县城到底是现代化了 , 邮局居然也有了传真机 , 便痛下决心花费五百 , 把剧本传真到香港 。 第二天再挂电话 , 香港朋友说他喜欢《小武》 , 决定投拍 。
《小武》4月10号开拍 , 就像女人不会忘记生孩子的日子 , 这日子永生难忘 。 4月的县城还冷 , 剧组一行烧香磕头 。 我在烟雾缭绕的街头跪下 , 敬天地鬼神、往来神仙、祖师爷唐明皇、朱元璋及卢米艾尔兄弟 。 这仪式让我确定 , 这一次真要将文字变成电影了 。
活字文化|中国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文艺青年
本文插图

导演贾樟柯给小武扮演者王宏伟讲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