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文化|中国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文艺青年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中国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文艺青年
桌子上的豆瓣电影日历提醒活字君 , 今天 , 2020年5月29日 , 是导演贾樟柯的50岁生日 。 日历上的配图是《江湖儿女》里的赵涛 , 呢喃着:“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 。 ”
脑海里不由浮现出贾樟柯电影的画面 , 让我联想到前不久某人文类播客节目在豆瓣上引发的讨论 。 有听众留言说节目中对许多议题的讨论缺乏一些非阅读经验、影视剧观赏经验的支撑 。 这一讨论也让我反思自省 , 现在的青年们 , 有多少能够从自身生活的环境中、从真切可感的生命经验中汲取能动性与创造力?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认为自己身边的世界是平庸乏味的 , 而真知灼见蕴藏在那些经典著述里、那些不朽的光影片段中 。
就像之前许知远采访人类学家项飙时 , 项飙曾说的:“个人有时关心自己 , 有时一下子跳出到大事件的宏大评论 , 但是他对中间这一层没有兴趣 , 这是‘附近的消失’ 。 ”
这凸显出贾樟柯在当下的独特之处 。 这位来自山西汾阳的“70后”导演 , 在自己的随笔集中写道:“ 每一次拿着笔面对白纸 , 思绪就不由得回到家乡 , 那遥远的汾阳——我的边城 , 我的国 。 我在那里长到二十一岁 , 曾试着写诗画画 。 生活里的许多事像旷野里的鬼 , 事情过了他还不走 , 他追着我 , 一直逼我至角落 , 逼到这盏孤灯下 , 让我讲出事情来 。 ”
对具体生命的观照、对时代洪流的感知、对自身经验的敏感与坦诚 , 活字君想 , 这或许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艺青年 。
摘自贾樟柯所著《贾想II 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本文插图
贾樟柯
我的边城 , 我的国
我上电影学院时已经二十三岁了 , 同级的大部分同学都高中刚毕业 , 他们和我相差五岁 。 我知道我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了 , 二十三岁的人在我的家乡早就结婚了 , 或许已经有了小孩 。 那时像我这般年纪的朋友都喜欢留胡子 , 为的是一家三口 , 骑自行车穿行县城时有个户主的模样 。
在学校 , 我没有了呼朋引伴的热情 , 甚至没有兴趣去运动 。 我丢掉了清晨弯腰压腿打拳和下午踢足球的习惯 。 人看起来安静了下来 , 其实是现实让我打不起精神 , 未来又让人焦虑 。
每到夜幕降临 , 看同学们涌出校门与不同的际遇约会 , 就知道生活对他们来说还新鲜 。 我却觉得自己老了 , 晚上自习室成了最好的去处 , 那里可以抽烟 , 就拎一卷儿五百字一页的绿格稿纸 , 拿一支笔坐在里面 , 点烟 , 落笔 。 自习室里人不多 , 个个模样凄苦 , 一看就是电影学院少数几个没有爱情在身的人 , 我们落魄 , 像书生 。 当粗宽的笔在同样粗宽的绿格子纸上行走 , 渐渐就会忘我 。 忘我则无欲 , 也就勉强有了幸福感 。 他们是青春做伴 , 而我有往事相随 。
每一次拿着笔面对白纸 , 思绪就不由得回到家乡 , 那遥远的汾阳——我的边城 , 我的国 。
我在那里长到二十一岁 , 曾试着写诗画画 。 生活里的许多事像旷野里的鬼 , 事情过了他还不走 , 他追着我 , 一直逼我至角落 , 逼到这盏孤灯下 , 让我讲出事情来 。
那时 , 我开始写《站台》 , 写一个县城文工团80年代的事情 。 80年代的文工团总有些风流韵事 , 80年代我从十岁长到二十岁 。 从那时到现在 , 中国社会的变化比泼在地上的硫酸还强烈 , 我搞不清我为什么会如此矫揉造作 , 内心总是伤感 。 每次落笔都会落泪 , 先是听到钢笔划过稿纸的声音 , 到最后听到眼泪打在纸上的滴答声 。 这种滴答声我熟悉 , 夏天的汾阳暴雨突至 , 打在地上的第一层雨就是这样的声响 , 发白的土地在雨中就会渐渐变黑 。 雨打在屋外的苹果树上 , 树叶也是沙沙的声响 。 雨落苹果树 , 树会生长 , 果实会成熟 。 泪落白纸 , 剧本会完成 , 电影也会诞生 。 原来作品就像植物 , 需要有水 。
推荐阅读
- 赳赳说中国|中餐的一个陋习会传播病毒,你知道么?
- 本市文化|书法家刘建民作品欣赏《登鹳雀楼》
- 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一勺猪油竟然能改善十几种小毛病,有哪些功效和禁忌?
- 汽车|创新让解放国六重型车领先同行业 | 中国汽车报
- 旅游|中国最“憋屈”的省份,因为名字的原因,常被误认为是一座城市
- 美妆|可直邮中国的美妆护肤品牌清单出炉,马住回国海淘超省心!
- 生肖文化|在闰四月,运势扭转乾坤,有幸运之神辅助,升官发财的3个属相
- 币圈卫道士|百万级TPS的CBase公链就是为中国韭菜量身打造的
- 文化纵横|潘岳: 对文明“根性”的严重误解, 是今天中西之争的最大问题 | 文化纵横
- 中国国家地理|孕育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它,还是美景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