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别说上市了,上桌都休想( 二 )


据官网显示 , 目前高乐雅在全国仅有28家门店 , 其中天津有16家 。 /高乐雅咖啡官网再比如去年 , 狗不理又将眼光投向了健康产业 。 它并购了澳大利亚益生菌企业 , 不仅在同年的上海进博会上卖起了面膜、眼罩等护肤品 , 还声称要研究“益生菌包子” 。大概每一个关注过狗不理的人都有许多问号 , “你一个做包子的 , 不好好卖包子 , 整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干吗啊?”狗不理变没人理 , 可不是因为难吃作为现存不多的百年老字号 , 狗不理在天津一度是包子的同义词 。在狗不理包子最如日中天的时候 , 养活了多少山寨店铺就不说了 , 甚至还出现了跟风蹭热度的“猫不闻饺子” 。但在此后发展中 , 狗不理离公众心中充满烟火气的“包子铺”的形象越来越远 。渐渐地 , 劝外地游客别去狗不理 , 成为天津人的基本修养之一 。说来也真是唏嘘 , 狗不理明明为天津包子的发展做出过极大贡献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 , 来往于三岔河口的无数船舶 , 给天津带来了漕运船民、移居商贾以及各种外来务工人员 。狗不理包子别说上市了,上桌都休想
侯家后地区停靠休憩的商民船只 。 /纪录片《天津非遗》数量庞大的船工 , 对于方便快捷的饮食有着极大需求 。他们从事体力劳动 , 需要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补充能量;同时收入又不低 , 能够承担得起肉类食物;再加上工作节奏紧迫 , 往往没有时间下馆子吃正餐 , 于是 , 解饱而且美味的天津包子就成了码头工人的刚需 。包子的技术壁垒没那么高 ,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 , 包子铺的包子都各具特色 , “狗不理”则以皮簿馅大、肉多油多、薄利多销打出一片天地 。你一定听说过了 , “狗不理”包子的皮和馅都有讲究 。狗不理包子别说上市了,上桌都休想
每一只狗不理包子 , 都有18到22个褶 。 /纪录片《日出之食》皮是半发面皮 , 也叫“一拱肥” , 这样蒸出的包子“底托油、长相好、有咬劲” 。 此外 , 还有众所周知的 , 包子的口要捏出十八道褶 , 以使包子俯视起来形似白菊花 。作为馅的猪肉 , 选的是猪的前膀后座 , 三分肥七分瘦 , 冬天则是四分肥六分瘦 , 再用鸡汤、骨头汤把酱油、香油、葱、姜等调味料融合一体 , 这样的“水馅”软糯多汁 , 蒸熟后咬一口流汤 。水馅包子 , 也正是因为狗不理才逐渐发展成型的 。关于天津包子的汤汁多 , 梁实秋在书中讲过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 , 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 , 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 , 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 。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 , 低头猛吃 。 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 , 不动声色 。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 , 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 , 客徐曰:“不忙 , 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 ”而这些狗不理的独创绝招 , 随着自身的壮大 , 也慢慢地成了天津包子的行业标准 。说到底 , 狗不理包子并不难吃 , 甚至可以说是好吃 。 可包子这东西 , 做得难吃 , 比做得好吃难多了 。不求最好 , 只求最贵狗不理不难吃 , 但它毫无性价比可言 。包子是一种平民食物 , 这应该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 , 天津人也不例外 。天津人肯花大价钱吃的是海鲜 , 有句话怎么说得来着——“借钱吃海货 , 不算不会过” 。再不济 , 也得是“硬可菜” 。 也就是能解馋的 , 扛饿的 , 比较实在的肉菜 , 像什么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要换成是普普通通的包子 , 卖到十几二十元一只 , 那对不起 , 不吃了 。狗不理包子别说上市了,上桌都休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