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从连队班长转岗到雷达对抗技师,他成功转型的关键是啥?( 二 )


一次巡修间隙 , 徐晟问:“每天这么认真工作 , 不累吗?”张帅伟回答:“战士换岗 , 就像树木移栽 , 要想重新枝繁叶茂 , 就得向下深深扎根 。心安定了 , 就不会感觉到累了 。”
这句话 , 很快传遍了全营 。
两个月后 , 技术室的面貌焕然一新 。3名工程师开始捧起书本 , 一边重新学习专业理论 , 一边“组团”执行维修任务 。两名转岗技师也把张帅伟的学习笔记找来 , 一页一页地对照着学习 。
当年年底考评 , 经电子防空营技术室检修的装备 , 被考核组一致认为技术战术水平保持最佳 。营长王前磊从旅领导手中捧回了“装备管理先进单位”的锦旗 。后来 , 旅里组织官兵专业等级评定 , 技术室人员全部顺利通过 。
“和装备在一起待久了 , 就会把它们当成亲人 , 对装备越精通 , 心里越惦记”
在张帅伟的心里 , 有两份情最难割舍 , 一份是对父母 , 一份是对手中的装备 。
两者也有冲突的时候——
那次 , 张帅伟在家休假 , 当时他母亲生病 , 已经联系好医院动手术 。手术前一天 , 他突然接到通知 , 单位有大项任务 , 希望他能尽快归队 。
心神不宁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和母亲张口 。敏感的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 。入伍这么多年 , 张帅伟对家里一直报喜不报忧 。母亲记得 , 以前自己问儿子 , 在部队干得怎么样?张帅伟总是笑笑回答 , 挺好的 。
直到有一天 , 张帅伟把整整一大箱的荣誉证书和各类奖牌、证章寄回家 , 母亲才意识到儿子在部队干得有多优秀 , 是一个多好的兵 。
看着儿子眼里闪烁的踌躇 , 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说:“妈知道你孝顺 , 但是部队有事耽误不得 。家里有你爸在 , 放心回去吧 。”
第二天 , 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后 , 张帅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 随后带着满腔愧疚向机场赶去 。
“当时为什么不和单位说明家里的情况 , 晚几天再归队?”采访人员问 。
张帅伟想了想 , 缓缓答道:“如果不是遇到棘手的任务 , 单位是不会轻易通知休假人员提前归队的 。当时 , 母亲需要我 , 部队的装备也需要我 , 确实很纠结 。”
沉默了几秒后 , 他又接着说:“以前不懂为啥老兵退伍时 , 往往会抱着装备哭 。现在才明白 , 和装备在一起待久了 , 慢慢就会把它们当成亲人 , 对装备越精通 , 心里越惦记 。”
张帅伟对装备、对岗位有多热爱?这样两个故事或许可以说明——
在军校培训时 , 教员告诉张帅伟 , 要想成为一名电抗专业的优秀战士 , 心一定要稳 ,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专注的耐心 。
张帅伟练耐心的方法是焊电路板 。一块B5纸大小的电路板上 , 密布着几百个焊点 , 他一个点接一个点地焊 , 两个月时间 , 他焊了几十块电路板 。从开始的多次烧坏到最后零失误 , 张帅伟成了同批学员里心最稳、手最稳的那一个 。
2018年 , 部队配发某新型雷达装备 , 为掌握雷达装备工作原理 , 张帅伟找来上百张装备图纸 , 潜心研究 。当时 , 恰逢厂家技师来旅里巡修 , 他就白天跟着打下手、递工具 , 抓住一切机会请教 , 晚上则对着拆卸下的装备器件学习研究 , 最终练就了装备技术参数“一口清”、开关旋钮“一摸准”、常见故障“一眼明” 。
随后 , 他又围绕雷达装备的典型故障问题分析总结 , 编写出《装备故障问题手册汇编》 。后来 , 这本书被院校选作教材 , 兄弟部队也纷纷借鉴学习 。
“当兵久了 , 心思就很纯粹 , 只要身处军营 , 家国天下便扛在肩头”
在这个旅 , 聊起张帅伟 , 不少人直呼他为“男神” 。
一个热血汉子被战友称为“男神” , 采访人员起初听着奇怪 , 可随着采访深入 , 才发现这个“男神”真挺“神”——
部队演习在即 , 某营一台装备突发故障 , 雷达无法快速侦搜跟踪目标 。该营营长召集全营技术骨干轮番尝试 , 结果都未能排除故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