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 | 战疫期间,聊聊分餐那些事
5月17日~23日是全民营养周 , 今年的主题为“合理膳食免疫基石” 。
文章图片
这段时间 , 受疫情影响 , 人们对于用餐卫生有了更多的关注 。 2月 , 上海市文明办等单位向市民发出倡议 , 让每一张餐桌上的公筷公勺成为健康上海的新时尚 。 北京、山东等地也都发布了分餐制、公筷使用的相关规范 。
文章图片
以前在外面都是聚一桌吃饭 , 现在突然分餐显得有些“生分” 。
其实 , 分餐制在我国自古就有 , 其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 。
分餐
——早该回归的“食”尚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 人类必须通过协作劳动获得食物 , 把食物平均分为等份进行分配再进食 。 这种先把食物分成每人一小份再吃的方式 , 就是分餐制的早期形式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类生产力逐渐提高 , 食物也日渐充足 。 商代之后 , 人们实行分餐制 , 这不仅是根据当时的生产状况而定的 , 同时也是当时礼制思想的体现 , 即“定等级 , 明贵贱” 。 周代可以被视为中国分餐制的正式开端 , 西周时已经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 , 并用“礼”的形式加以强化 。
秦汉时期 , 传统礼仪道德的影响仍然存在 , 人们依然尊崇一人一案 , 正襟危坐的就餐方式 。
汉代“独尊儒术”使儒家观念深入人心 , 有身份、地位的人均以儒家礼仪规范作为行为准则 , 再加上东汉时期品评人物风气的盛行 , 使人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 。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 , 但也是不同文化间充分融合的契机 , 以往单向的文化交流局面有所改善 , 草原游牧文化在中原产生深刻影响 。 社会文化变革的表现之一就是用餐方式的转变 , 在饮食习惯上既有分餐 , 也有合餐 。 合餐现象主要是在北朝开始出现 , 此时社会逐渐受到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影响 , 同时高桌大椅的出现也促使百姓同桌而食 。
唐代时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 , 垂足坐已经成为标准姿势 。 在唐代中晚期 , 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 , 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 此时 , 分餐制与合食现象并行存在 , 并形成了一种“分餐制”与“合餐制”之间的一种过渡用餐方式“会食制” , 即在主人请客人吃饭的时候 , 虽然大家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 除了像饼或汤、粥等食物是采用合食的方式 , 其他的饭菜都由厨师或仆人按人头分配好 。 后期合食逐渐占据主流 。
五代时期各民族再一次大融合 。 加上在这之前“高坐会食”已经成为主流 , 因此到宋朝 , 中国人真正适应了坐高椅子、聚餐吃饭的习惯 。 因此 , 宋代是合餐的就餐方式定型巩固时期 , 现代意义上的合餐方式已经形成 。 到明清时期 , 合餐的就餐方式已经完全定型 。
围桌合餐是现代中国人的主要用餐方式 , 但合餐可能带来疾病传播 。 对于分餐 , 有人双手赞成 , 也有人认为“没必要”“矫情”“麻烦”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分”与“合”并非单选题 , 并不绝对矛盾 , 只是需要转变观念 。
那如何才能既保留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 , 又要保护好个人的健康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倡导“合餐分食” 。 也就是大家在一起用餐 , 用公筷把食物取到自己的餐盘里食用 。
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周明珠马冠生
【全民营养周 | 战疫期间,聊聊分餐那些事】来源:健康报
推荐阅读
- 减肥也能吃的小零食,营养美味,低脂低热量,多吃也不怕!
- 荤素搭配的酱爆鸡丁,鲜香肉嫩有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菜肴
- 白菜腌肉面,简单的做法,完美的营养组合
- 我家一周的晚餐,7天不重样,荤素搭配,营养又美味
- 晒晒我家一周的晚餐,每天3个菜,每天都不重样,老公直夸真贤惠
- 冬天到了,教你几道暖胃家常菜,营养健康,孩子营养不发愁!
- 猪血和此菜才是绝配,5块钱炒一盘,补铁助消化,我家一周吃2次
- 春天,要多吃这肉,比猪肉便宜比羊肉温和,营养滋补更解馋
- 酸甜开胃的番茄肉丸虾汤,营养均衡,非常好吃
- 孩子特爱吃的煎饼,颜色鲜艳,营养美味,2分钟出锅,看到就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