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阳路4号农夫山泉上市前突然被股东“掏空”?账面现金只剩5个亿 实控人或成千亿富豪( 二 )
关于“募集资金的需要” , 农夫山泉在招股书里表明拟募资的10美元资金将用于 持续进行品牌建设、稳步提升分销广度和单店销售额、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大对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以及探索海外市场机会 。
“跑步上市”是否为了转移资金尚未可知 , 但农夫山泉的业绩表现近年来鲜少公开;从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内容不难看出 , 它似乎也担得上“有钱任性”的名号-根据招股书数据 , 2017-2019年 , 农夫山泉的收入分别为174.91亿元、204.75亿元和240.21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为17.2%;净利润则分别为33.86亿元、36.12亿元和49.54亿元 , 净利率分别为19.4%、17.6%以及20.6% 。
本文插图
图注:农夫山泉2017-2019年收益及净利润(来源:农夫山泉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农夫山泉的盈利水平远高于同期中国软饮料行业6.9%、7.1%和9.6%的平均盈利水平以及全球软饮料行业3.9%、7.6%和8.5%的平均盈利水平;此外 , 中国同期饮料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9% , 农夫山泉也远高于这一平均速度 。
但令人费解的是农夫山泉的负债情况 。
招股书显示 , 农夫山泉在2019年大手笔分红95.98亿元 , 导致其结构性存款从2018年末的36亿元减少至2019年末的2亿元 , 而到2020年3月31日的时候已经为零 。 此外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18年末的17.64亿下降至2019年末的10.83亿元 , 到2020年3月31日时为20.81亿元 , 而这笔钱还包括今年银行借给它的15.5亿元的银行贷款; 简单扣除之后不难发现 , 农夫山泉实际账上的自有现金仅有5.31亿元 , 这对于一家年收入超过240亿元的企业来说显然有点反常 。
分红令农夫山泉的账面现金大量减少 , 但它自己又转而向银行借了一大笔钱-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 , 农夫山泉的计息借贷从2018年末的零飙涨至2019年末的10亿元 , 到2020年3月31日时已升至22.5亿元 。
本文插图
图注:农夫山泉流动资产及负债净额(来源:农夫山泉招股书)
凤凰网财经查阅招股书时发现 , 2017-2019年农夫山泉的总资产分别为166.23亿元、209.5亿元和177.96亿元;总负债分别为54.58亿元、65.34亿元和79.14亿元 , 资产负债率也逐年提升 , 分别为32.83%、31.19%和44.47% 。
此外 , 公司2019年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出现了滑坡-数据显示 , 2017-2019年农夫山泉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32、1.43和0.59 , 流动比率分别为1.04、1.13和0.35;对此农夫山泉表示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现金分红导致结构性存款及现金和银行结余减少 , 以及押金增长导致的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和计息借贷增加所致 。
本文插图
图注:农夫山泉主要财务指标(来源:农夫山泉招股书)
一波大手笔分红下来 , 农夫山泉相当于在上市前夕自己“掏空了公司老底”;即使之后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 彼时新股东面对的也不再是一个“有钱任性”的农夫山泉 , 而是一个资金池吃紧甚至还背负债务的农夫山泉 。
02
谁是钟睒睒:独获84亿分红 身家或超千亿
得益于此前长达5年的报社采访人员身份 ,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被外界称作是“最懂营销”的隐形富豪;由于旗下资产长期未登陆资本市场 , 这匹“独狼”的财富值也一度非常神秘 。
随着农夫山泉赴港IPO不疾不徐地展开 , 他的名字也被重新推到了聚光灯之下;饶有意味的是 , 在4月29日农夫山泉递交招股书当天 , 钟睒睒的另一家公司万泰生物也在上交所正式挂牌 。
公开资料显示 , 万泰生物是从事体外诊断试剂、仪器与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上市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3.815亿元 , 拟用于化学发光试剂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改造及国际化认证项目、宫颈癌疫苗质量体系提升及国际化项目、营销网络中心扩建项目 。
推荐阅读
- 财经连环话|网易、京东、农夫山泉……为啥这些大公司都选择港股?
- 政商参阅|农夫山泉要走“下坡路”了?
- 财鑫闻|农夫山泉“兄弟公司”19连板,背后老板身家将超千亿
- 市界农夫山泉卖的原来是瓶子:包装比水贵,毛利比伊利高
- 娃哈哈农夫山泉上市 他却急了?女儿年近40没结婚 数百亿“招不来”女婿
- 农夫山泉农夫山泉的生意:水成本3分,售价2元!借钱分红,上市是套现上岸
- 中金网农夫山泉 IPO:经销模式遭诟病 能否终结恐怖螺旋?
- 启阳路4号这次真的“死亡”了吗?全时北京门店月底全关 停止营业公告函发了又删?
- 农夫山泉经营效率接近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的“护城河”在哪?
- 农夫山泉一年暴赚50亿,不差钱的农夫山泉赴港上市,是否会走上达利食品的老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