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朝文社《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杨基宁一部《清平乐》 , 道尽了宋仁宗在位四十年间的猛人猛事 。 不过很多资深的宋史“票友” , 依然觉得不过瘾:怎么那年头的一个“大boss” , 在剧里戏份这么少呢——辽国 。要知道 , 作为大宋邻居的辽国 , 可不止是《澶渊之盟》里约定的“兄弟之国”关系 , 从天马行空的“金庸剧” , 到红透大街小巷的“杨家将剧” , 甚至唱遍大江南北的“包青天戏” , 辽国这个“大boss” , 时不时就要露个脸 。 那放在真实历史上呢?“戏份”当然更重 。《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自从《澶渊之盟》落了墨后 , 宋辽两国的关系 , 以赵本山的口头语说 , “那就是实在亲戚” 。 澶渊之盟之后不到120年时间 , 光正史所记录的双方互使 , 就有380多次 。 再看出使缘由 , 真的跟农村大家族走亲戚似的 , 只要找到个由头就要互相串个门子 。而放在《清平乐》的年代里 , 宋辽两国的关系 , 四十年来总体比较太平 。 但就是这平静年月里 , 作为大宋“好弟弟”的辽国 , 也干了几件大事 。 放在《清平乐》里 , 似乎不算事儿 , 放中国历史上 , 那真是影响深远 。“大事”一:找大宋“加钱”《澶渊之盟》的和平条件 , 就是大宋每年给辽国价值三十万两白银的“岁币” 。 但对这钱数 , 辽国也渐渐不满意 , 然后就有了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大事:著名的“重熙增币”事件 。当时是在庆历二年 , 宋朝和西夏正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 , 辽兴宗突然写了封信给宋仁宋 , 直接吓得宋仁宗睡不着觉 。 信上谈了四个问题 , 其他三条都是东拉西扯 , 最后一条却是直接亮刀子:当年柴荣夺走的“关南十七县” , 是我大辽的领土 , 要不“大哥”你就还了吧 。 这样才“益深兄弟之怀 , 长守子孙之计”嘛 。言下之意也明白:您要不还 , 咱就开打 , 兄弟都没得做了 。虽然这事一个月前 , 大宋凭着强大的情报工作 , 已经买到这份辽兴宗致书的底本了 。 但等着这事儿“实锤”后 , 宋仁宗君臣真是吓得不轻 , 前线还正和西夏掐架呢 , 辽国这又要捅刀?大臣们也是各个躲猫猫 , 关键时刻 , 《清平乐》里的重要角色之一 , 大宋外交家富弼出场了 。《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那年的富弼 , 才是个三十八岁的“朝堂菜鸟” , 而在这次宋辽关系“起火”时 , 富弼家中也横遭不幸 , 爱女染上暴病身亡 。 爱惜富弼才华的北宋大文豪欧阳修 , 还搬出唐朝军阀李希烈杀害书法家颜真卿的旧事 , 阻止富弼扛这锅 。但临危受命的富弼 , 依然擦干眼泪启程 , 慨然站在得意洋洋的辽兴宗面前 。 面对辽国君臣的讹诈 , 富弼以硬碰硬 , 当场发出一通震撼满朝文武的怒吼:“北朝(辽国)忘章圣皇帝(宋真宗)之大德乎?澶渊之役 , 苟从诸将言 , 北兵无得脱者 。 ”《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这话意思是说:当年澶渊之盟 , 那是在大宋本可消灭辽国的形势下 , 放了你们一条生路 , 现在你们反而趁火打劫 , 要脸吗?在整个北宋外交史上 , 这都堪称是一句非常硬气的话 。也正是这一顿硬碰硬 , 把辽兴宗的心理防线砸了个粉碎:对啊 , 大宋不敢打 , 辽国就打得起吗?还是要点钱实惠 。 于是辽兴宗退而求其次 , 要求北宋加钱“买和平” , 这正中宋仁宗的下怀 , 于是岁币加了二十万两 , 双方继续兄弟一家亲 。如此力挽狂澜的一幕 , 也正如宋朝学者胡寅 , 对富弼的一声击节叫好:以一言息南北百万之兵 , 可谓伟矣 。但无奈的是 , 富弼够硬 , 但大宋也够怂 。 在“加钱”的誓书里 , 辽国故意用了个“纳”字 , 意思是北宋是在向辽国进贡 。 富弼坚决不从 , 甚至“声色俱厉” , 但宋仁宗确实是讲和心切 , 竟然就同意了称“纳” 。 这就等于外交官在前线力争 , 朝廷在后方直接掉链子 。 辽国为此大肆庆祝 , 特地刻碑记功 , 气的富弼连赏赐都没要 。这种面子里子都不要的“和平” , 让后续的北宋帝王们彻底放松警惕 , 觉得只要不打仗其他都是小事 。 最终“忘战去兵”导致亡国的“靖康之耻” 。“大事二”:赚大宋的钱如果说“每年多收了二十万”的“重熙增币”事件 , 有趁火打劫之嫌 。 那么宋辽“百年和平”期间 , 辽国君臣也为另一件事绞尽脑汁:怎么能堂堂正正赚大宋的钱 。最“常规”的方法 , 当然是宋辽贸易 。在很多历史票友的观念里 , 宋辽之间的榷场贸易 , 大宋本该赚得盆满钵满才对 , 甚至连“岁币”都能赚出来 。 但这事儿哪有这么容易?北宋收入“高峰期”的宋仁宗皇佑年间 , 每年收入白银也不过八十八万两 , 一下子三五十万两当“岁币”送出去 , 那跟割肉差不多 , 哪有这么容易“赚出来”?更何况 , 人家辽国虽然生产落后 , 可并不傻 , 他们也有自己的“拳头”产业 。 比如盐 。《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