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二 )


辽国的盐产量极高 , 其洁州地区盐湖遍布 , 味道出名的好 , 由于宋朝实行“榷盐法” , 对盐业实行严格的垄断 。 好吃便宜的辽盐钻了大空子 , 辽盐的涌入 , 不仅造成 “盐重则外盐日至” , 而且宋朝根本不敢禁 , 特别是宋仁宗嘉佑年间时 , “北人或由海口载盐入界河” , 北宋的官员却“因尔不能止” 。 干看着辽国“盐商”们年年赚的盆满钵满 。羊肉贸易也是“刚需” 。 宋朝食羊成风 , 宋仁宗本人就是“铁杆羊肉粉” , 甚至半夜睡醒时还馋羊肉 。 北宋的御厨“日宰二百八十只羊” , 民间羊肉也是身价昂贵 , 吴中地区的羊肉价格 , 一度涨到九百钱一斤 。 如此“硬通货” , 当然也给辽国带来商机 。 单是宋辽间的河北榷场 , 宋仁宗年间每年就要花四十多万缗钱从辽国买羊 。 大宋辛辛苦苦挣来的“贸易利润” , 很多都这么贴补出去 。如此一来 , 以《续资治通鉴》的说法:“泻中国之钱于北者 , 岁不知几何” 。 不知不觉就被辽国赚足了钱 。另外 , 辽国还大做转手贸易 , 中晚唐时曾给唐朝“大补血”的草原丝绸之路 , 宋代时正落到辽国手上 。 以阿拉伯典籍《行记》里 , 不但记载了阿拉伯人眼中雄伟繁荣的辽国上京 , 也记录了辽国与中亚国家的火热往来 。 辽国从大宋获得的丝绢等货物 , 也就转手加价 , 大量收入到中亚地区 。 西域诗歌《福乐智慧》里就有名句:“契丹商队运来了中国商品” 。《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凭着这“物流线路”优势 , 辽国自然年年很赚一笔 , 不但赚钱还赚名声 , 中世纪中亚西亚国家 , 对中国的“契丹”称呼 , 就是这么赚来的 。另外 , 宋仁宗打西夏的时候 , 往往会禁绝贸易 , 辽国却从中大发战争财 。 西夏你买不到大宋的茶叶和丝绢 , 我加价卖给你啊 , 辽人在两者之间充当掮客 , 基本要加价两三倍牟取暴利 。 可以说在贸易战上 , 生产落后的辽国 , 成为一个非常生动成功的样本 。“大事”三:追大宋的“星”当然辽国虽然大赚特赚了宋朝的钱 , 但正因如此让其经济也加速融入到大宋经济文化体系内 。 毕竟有了钱才能追求精神文化生活 。 “有钱了”的辽国 , 也做起了一件“汉化”大事:追大宋的“星” 。当年TVB经典电视剧《河东狮吼》里 , 就有辽国文人跑来宋朝比文化的剧情 。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 , 到了宋仁宗年间 , 辽国对汉诗的热爱 , 已经到了狂热的地步 。 就拿前面富弼出使辽国为例 , 两国都已经陈兵在边境了 , 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时期 , 辽使还跑来和他用汉文斗诗 , 这不是简单的吟诗啊 , 诗会就是战场 。至于“追星” , 也追得很狂热 , 宋初的时候 , 辽国“文青”们大多还粉白居易 , 宋仁宗年间起 , “追星风向”也忽然一变 , 宋仁宗年间崭露头角的苏东坡 , 竟成了辽国的“当红炸子鸡” 。《清平乐》的背景年代里,辽国都干了些啥?
当然 , 这事儿很长时间里 , 苏东坡自己并不知情 , 直到他弟弟苏辙出使辽国 , 发现辽人到处在读自己哥哥的诗:“逢见胡人问大苏” 。 他不禁感叹:大哥呀 , 你在辽国好火啊!而宋朝使者张芸叟出使 , 连在幽州驿站的墙壁上 , 发现了苏轼的诗 , 而辽国书店里到处卖苏东坡的盗版书 。 当然 , 苏轼在辽国彻底红起来 , 应该是宋神宗以后的事 。但是在宋仁宗年间 , 宋辽双方的多次出使里 , 写诗对诗实在是家常便饭 , 可以说 , 作为大宋的官员 , 出使辽国不留首诗 , 都不好意思回来见人 。 而最牛的还得说余靖 , 这位仁兄在北宋文坛寂寂无名 , 在辽国却大大露了把脸 。 作为大宋使节 , 他在辽国写诗 , 还用契丹语写汉诗 。 轻松突破语言障碍 , 写到辽国人心里头去了 。 可见影响力有多强 。确实 , 财富和兵威只能喧嚣一时 , 唯独文化 , 才是永久 。参考资料: 郑伟佳《试论“重熙增币”》、刘欣 吕亚军《宋辽贸易战论析》、梅毅《刀锋上的文明》、杨继曾《辽金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及货币经济初探》、陈程程《辽代契丹人汉化问题研究》庄生晓梦《澶渊之盟与重熙增币:宋朝花钱买和平 , 背后逻辑不只是经济账》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