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么清平乐
宋朝的清平生活普通人无权拥有宋仁宗在位的四十年 , 是古代中国人最幸福的四十年?王凯主演的《清平乐》播出 , 剧中展现了温文尔雅的宋式美学 , 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轼等语文课本“背诵天团”连番登场 , 在中文互联网掀起了一波新的 宋朝热 。从宋代士大夫将宋朝比拟“三代” , 到陈寅恪提出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 , 再到今天中国人对宋代生活方式的推崇 , “宋代”已经成了一个“文化IP” , 其服饰、茶艺、饮食、家俱、瓷器、书画等美学形式 , 与当下城市中产的生活方式似乎非常契合 。问题是 , 这个“清平乐”一样完美的理想 , 存在过么? 宋朝真的事事远胜前代 , 还是后世的巅峰?拨开层层滤镜 , 宋朝的“清平乐”并没有那么清平 。
宋史学家邓小南在《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中指出 , 宋朝的“祖宗之法” , 既包含着若干“做法”也包含着各种“说法” , 呈现为一个“话语的集成” , 由“涂抹”、“层累”和“叠加”而形成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11
宋仁宗皇祐年间 ,包拯上了一道奏疏 , 详列以下数据:(1)过去四十多年里 ,文武官员增长了一倍有余 。(2)当下的官吏总数 ,是治理国家实际所需的三倍有余 。(3)景德中期 , 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是4721.1万匹贯石两 , 财政支出是4974.89万 。(4)庆历八年 , 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长至10359.64万 , 财政支出增长至8938.37万 。据此 , 包拯向 官家宋仁宗提出了一个问题:纳税户口“有常数” , 并没有多少变化 , 土地的产出甚至还不如以往 ,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却增长了一倍有余 , 为什么?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 人气颇高 。答案只有一个: 横征暴敛在宋仁宗时代愈演愈烈 。包拯接着说:近些年朝廷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朝廷在正税之外玩起了“折变”之类的把戏 , 以临时需要的名义改征其他物产 , 原定交麦子的折变成交布帛 , 原定交丝绸的折变成交大米 。比如江淮两浙的赋税 , 本来该交小麦 , 每斗小麦折税34文 , 发运司衙门却要求以小麦折钱 , 每斗折钱94文 , 民众的负担变成了原来的三倍 。再如陈州遭灾后 , 政府下令将交小麦变更为交铜钱 , 每斗小麦折税100文 , 再加上脚钱、头子钱、仓耗钱等 , 一共是140文 , 而当地市场上的小麦每斗价格是50文 。
《清平乐》之前 , 宋仁宗在影视剧中存在感不强 , 在《包青天》与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也配角 。包拯说 , 这些做法是 二倍、三倍地“诛剥贫民” ,是在搞“重率暴敛” 。他问仁宗:“日甚一日 , 何穷之有?……输者已竭 , 取者未足 , 则大本安所固哉!”如此一天天地聚敛 , 何时是尽头?受剥削者已被抽干 , 搞汲取的人还不满足 , 国家根本还要不要?包拯所言 , 并非一时的个案 ,而是宋仁宗时代乃至横跨两宋的常态 。
宋史学家曹家齐指出 , 宋代以“祖宗家法”为核心的“盛世说”乃是宋代士大夫建构出来的 , 它来自统治阶层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现实的需要 , 寄托了士大夫的理想 , 但它最终成为了南宋的束缚 , 使南宋朝廷“一次又一次地在关键时刻错过和放弃改作的机会 , 并最终关闭通向变革图强的大门” 。 中华书局 / 2018-9北宋苛税猛于虎北宋开国之时 , 税赋就已经很高 。用 朱熹的话来说 , 是“祖宗创业之初”有很多事要花钱 , 老百姓承受的负担“比之前代已为过厚重” , 且“ 古者刻剥之法 , 本朝皆备” , 历代盘剥百姓的手段 , 都被我大宋继承了下来并发扬光大 。南宋人李心传也说 , 宋太宗时的财政收入已“两倍唐室” , 是唐王朝的两倍,之后“月增岁广” ,政府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 民众负担一年比一年重 。陈舜俞是庆历六年的进士 。 在他眼中 , 宋仁宗时代是一个民生凋敝的时代 。 他在给宋仁宗的一道奏疏中 , 总结了民生困苦的主要原因 , 具体而言是 八项盘剥:“今天下之赋五:曰公田、曰民田、曰城邑、曰杂变、曰丁口 。 天下之禁三:曰盐、曰茗、曰酒 。生民之衣食 , 举此八者穷矣 。 ”
推荐阅读
- 摆地摊就是摆地摊,媒体别吹牛X!
- 宋仁宗登基那一年 北宋画坛有多野?
- 传统武术, 别吹了!别不服了!!!
- 从阿云案看宋朝文明
- 在宋朝,你怎样度过一天24小时(上)
- 吴钩:宋朝圣旨的著作权归谁
- 在宋朝,玩“自媒体”要被流放500里
- 宋朝GDP占世界80%,不堪一击,它有令人头疼政治难题
- 宋朝: 一个奸臣推动一个国家福利事业
- 宋仁宗正愁生不出儿子的时候,天上掉下个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