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首位70后茅奖得主徐则臣:站在屋顶上看北漂青年( 四 )


在北大 , 一个个都是学霸 , 谈起理论来都一套套的 , 徐则臣因为写小说 , 更多时间用来读作品 , 花在理论上的时间不够 , 为此一度十分焦虑 。 还是导师曹文轩鼓励他 , 重心可以放在小说上 , 理论的东西知道一点就行了 。 为了方便读书 , 他一度从校外的万柳公寓搬回校内 , 租下校内一个院子里房东加盖的简易房子 。 毕业后 , 他辗转过几个小区 , 都在北大和中关村一带 , 离他笔下的北京西郊始终不远 。
儿子出生后 , 徐则臣搬到了海淀南路 , 家门口是当代商场 。 他的《北京西郊故事集》还在继续 , 有一段时间 , “如果大雪封门”这六个字始终出现在他脑子里 , 挥之不去 。 那时他常常推着婴儿车 , 带着儿子在商场里转悠 。 冬天的时候 , 商场前有个放广场鸽的小伙 , 揣着手 , 脸冻得通红 , “一看就是南方人” , 徐则臣没跟他说过话 , 却忍不住想 , 是什么让他坚持在这里 。 后来他写了《如果大雪封门》 , 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林慧聪在北京坚持着摇摇欲坠的生活 , 愿望是看一场真正的大雪 。
最近他回了一趟“西郊”一带 , 过去的小平房已经全部拆掉 , 仿佛过去的贫穷从来不曾存在 。 搬到西北五环外百望山的徐则臣 , 家附近有很多回迁户 。 他开始从更多样的层面观察这座城市 。 比如 , 那些老北京是怎么看待这些年的变化 , 这里面一定有沉痛的故事 , 再比如那些从北京去海外又回来的人 , 以及那些从外国来中国的人 , 又是怎么看待北京 。 他的视野不断地“到世界去” , 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一直保有兴趣 , 新小说故事放在爱丁堡 , 借着侦探小说的外壳 , 讲海外生活的华人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