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点医滴77高血压的病理常识( 三 )


钠盐
盐与高血压的联系早就引起人们注意 。 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看 , 在极高钠摄入与极低钠摄入人群 , 平均每日钠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生率相关 , 即低钠低血压 , 高钠高血压 。 在我国 , 传统上北方地区人食盐量多于南方 , 所谓“南甜北咸” 。 多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 北方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 。
除钠盐以外 , 膳食中的其他物质与动脉血压及高血压的关系也颇受关注 。 Intersalt和Cardiac等一些研究发现 , 血压和饮食钾摄入量间存在负相关 , 与尿钠/钾比呈正相关关系 。 Intersalt研究注意到原钾排泄增加60毫摩尔/天 , 收缩压下降2.7毫米汞柱 。 血压与尿钠/钾比的关系较单独任何一种电解质的关系更为密切 。 在非洲游牧部落 , 那些生活在乡村环境的居民 , 尿中钠/钾比值为1.9 , 其平均血压较低(129/78毫米汞柱) , 而移居城市的居民尿钠/钾比值为3.4 , 他们的血压也较高(140/80毫米汞柱) 。 一些研究证明了钾对血压有独立于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
酒精
大量饮酒和高血压的关系已在数个横断面和前瞻性观察研究中得到证实 。 1990年报道的一组美国白人和日本人的酒精摄入和血压关系的比较结果表明 , 在控制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心率、血尿酸及尿钠/钾比值等因素后 , 酒精量与血压存在正相关 , 且饮酒与高血压患病率也相关 , 证明酒精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我国成人男性饮酒率平均在35.11% , 北京、黑龙江地区高达45.0% 。 在我国10组人群及北京、广州的对比研究均发现 , 酒精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特征相关 , 回归分析表明 , 酒精饮入量每天增加10克 , 高血压发病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2%~14% 。 MacMchon于1986年综合分析了1977年以来的30篇研究论文 , 结果显示 , 每天平均饮酒精30~40克者 , 与不饮酒者相比收缩压高3~4毫米汞柱 , 舒张压高1~2毫米汞柱 , 高血压患病率高50%;如每天饮酒精50~60克 , 则收缩压比不饮酒者高5~6毫米汞柱、舒张压高2~4毫米汞柱;每天平均饮酒精60~70克者 , 高血压患病率比不饮酒者高100% 。
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或运动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 。 缺乏运动是导致身体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患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 。 研究表明 , 久坐少运动和身体欠佳的正常血压个体比更加活跃的和健康的同龄对照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0%~50% 。 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工作场所进行调整后 , 血压与休闲时间坚持需氧体育活动的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 。 有学者对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对照组近20年的回顾性调查表明 , 高血压组平日总的体力活动量明显偏少、缺乏体育活动和其他健身运动 。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政治地位、经济条件、职业分工和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等 。 心理因素包括各种不良的心理应激如经常性情绪紧张和各种负荷的精神状态(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 , 以及某些性格特征等 。 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常联系在一起对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产生作用 。
社会因素如不同的社会结构、不等的政治经济地位和不同职业对血压的影响 , 使高血压患病率不同 。 发达国家中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低的人群 , 其高血压患病率往往高于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 。 根据70年代美国底特律以居住区划分进行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 经济贫困、家庭不稳定、居住拥挤和犯罪频率高的居住区(所谓“高应激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低应激区” 。 来源于遗传背景相同的人如生活于不同档次的文化背景下 , 高血压患病率不同 。 在一些生活比较隔绝的原始民族(包括我国山区彝族) , 当移居到比较开化和发达地区后其高血压患病率及人群血压水平也随之升高 。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 。 情绪和精神刺激均能引起血压升高 。 反应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个体反应性 。 高血压患者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比血压正常者大和长 。 研究发现 , 考试引起的精神紧张可使少年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升高 。 对血压正常的一组青年自愿者进行20分钟的连续心运算的应激试验 , 结果其平均收缩血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14毫米汞柱和8毫米汞柱 。 研究证明 , 经常性的情绪紧张和各种负担应激 , 使大脑皮层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过多 , 导致血压增高 , 并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钠潴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