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田哲学人的生存本身,永远领先于人的现成状态 /陈嘉映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人的生存本身 , 永远领先于人的现成状态 /陈嘉映
本文插图
陈嘉映(1952—) , 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 并留校任教;1983年赴美留学 , 1990年获博士学位 , 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 , 1993年5月回国 , 重返北大任教;2002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被聘为终身教授、紫江学者;2008年1月 , 转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工作 , 任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特聘教授 。 主要专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思远道》、《泠风集》、《从感觉开始》等 , 译著有《哲学研究》、《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等 。
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 Seiende)有别 。 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 , 一切存在者都存在 。 但存在不是族类上的普遍性 , 因为族类是用来区分在者的 , 所以 , 从族类上说 , 无所不包的普遍性没有意义 。 存在又是不可定义的 , 无论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定义 , 都会把存在弄成了存在者 。 最后 , 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就是存在 , 无法证明亦无须证明 。 但康德曾说: 哲学家的事业正在于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 。
但如何追究呢: 存在不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者 , 不是某一类存在者的抽象共性 , 也不是存在者的一部分或属性 。 所以定义法、归纳法、演绎法 , 都不中用 。 我们简直不可能离开存在者谈存在 , 那就得找出这样一种存在者来:对它来说 , 存在本身是首要的 , 至于作为什么东西来存在则是次要的 。 人 , 就是这种存在者 。 人不同于其它存在者 , 因为人在他的存在中同存在本身打交道 。 只要人存在着 , 他就对他的存在有所作为 ,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他就对存在有所领悟 , 无论明确还是含混 。
如果人同他的存在不发生关系 , 人就不存在了 。唯因人对自己的存在有所领悟、有所作为 , 人才存在 , 人才“是”人 。 人的这种存在称为生存(Existenz) 。 过问自己的存在是人的特点 , 追究存在就必须从人着手 。
如何了解人?当然要就人的基本情况来了解人 。 人的基本情况就是——人生在世(In-der-Welt-Sein) 。 人同世界不能一刻分离 , 离开世界就谈不上人生 。 因此 , 人生在世指的就不是把一个独立于世界的人放进一个世界容器中去 。 人生在世指的是人同世界浑然一体的情状 。 在世就是烦忙着同形形色色的存在者打交道 。 人消融到一团烦忙之中 , 寓于他所烦忙的存在者 , 随所遇而安身 , 安身于“外”就是住在自己的家 。 人并不在他所烦忙的事情之外生存 , 人就是他所从事的事业 。
传统认识论独独见不到这种浑然天成的生存状态 , 结果提出了“主体如何能认识客体”这样的蠢问题来 。 这个问题暗中先行设定了一个可以脱离世界而独存的主体 。 然而 , 存在的天然境界无分主客 。 首先是活动 。 活动中就有所体察 。 认识活动只是存在的方式之一 , 而且是一种次级的存在方式 , 它把所体察的东西当作静观的对象来作一番分析归纳 , 这才谈得上各有族类、界限分明的物体 。
人对面是种种物体 , 人自己也成了众物体中的一个物体 。 于是 , 生存碎裂成主体、客体等残肢断片 , 而认识却无能把他们重组为生命 , 倒反来问“主体能否超越自身去认识客体?”甚至“外部世界是否存在?”先就把存在局限在一部分物体即主体中 , 存在自然达不到客体了 。
但由生而在世的人来提这些问题 , 这些问题就毫无意义 。 我们在烦忙活动中与之亲交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 , 知识所描绘的世界则是智性化了的世界残骸 。人不在“主体”中 , 而在世界中 , 在他所从事的事情中 , 人于何处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有所领悟 , 他就于何处实际生存 。 为了避免把人误解为一个主体物 , 宜把人称作“存在于此” , 或“此在”(Dasein) 。
推荐阅读
- 女神化妆技巧|街拍:牛仔裤年轻人的最爱,修身显瘦又百搭,时尚的姑娘都在穿
- 说爱|心理学: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女人的善良,要带点锋芒
- 生活看点|一个小动作,保护你的腰
- YAO叔星座运势|活成了别人的期待的星座
- 头像|心理学:微信头像决定了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也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 普兰诺|甜齁人的5部高甜泰剧,全程满足你的少女心!
- 日产|男人的越野车!11个月连跌16万,V6发动机5.6L,比霸道帅10倍
- kindle电子书|豆瓣8.9分,「白夜」的暧昧,像极了都市人的爱情
- 兵库县|果实在他手里开花了!日本神人的蔬果雕刻艺术展
- 融睿传媒|自制小甜品,甜蜜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