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之五味论第六十三(续)

《黄帝内经》灵枢之五味论第六十三(续)黄帝曰:辛走气 , 多食之 , 令人洞心 , 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 , 其气走于上焦 , 上焦者 , 受气而营诸阳者也 , 姜韭之气熏之 , 营卫之气 , 不时受之 , 久留心下 , 故洞心 。 辛与气俱行 , 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黄帝曰:苦走骨 , 多食之 , 令人变呕 , 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 , 五谷之气 , 皆不能胜苦 , 苦入下脘 , 三焦之道 , 皆闭而不通 , 故变呕 。 齿者 , 骨之所终也 , 故苦入而走骨 , 故入而复出 , 知其走骨也 。黄帝曰:甘走肉 , 多食之 。 令人悗心 , 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 , 其气弱小 , 不能上至于上焦 , 而与谷留于胃中者 , 令人柔润者也 , 胃柔则缓 , 缓则虫动 , 虫动则令人悗心 。 其气外通于肉 , 故甘走肉 。注解:黄帝说:辛味进入胃 , 被转化成气后 , 其气走于上焦 , 和诸气一起运行 , 过多的食用辛味就会使人心中悬吊如空洞的症状 , 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辛味进入胃内 , 被转化成气后 , 其气走于上焦 , 上焦是纳受水谷所化精微之气而营护诸阳气的 , 姜、韭等食物进入胃后 , 被胃转化成辛气熏蒸上焦之气 , 营卫之气不时受到辛味之气的熏蒸和刺激 , 如果过多的食用辛味 , 时间久了 , 其辛气就会停留在心下 , 就不能正常出入于上焦营护诸阳气了 , 所以会出现使人心中悬吊如空洞的症状 。 辛味进入胃转化成气后入于上焦与诸气在一起运行 , 而后再被灌注于全身诸气之中 , 因为食入辛味之后容易发汗 , 汗液本身即是体内气化的产物 , 汗液的通道本身也是气的通道 , 所以才说辛味变成气之后是与气在一起运行的 , 辛味之气所走的通道就是气走的通道 。黄帝说:苦味进入胃 , 被转化成气后 , 其气走的通道是骨 , 过多的食用苦味就会使人变得经常有想呕吐的症状 , 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苦味进入胃内 , 胃中的五谷之气都敌不过苦味 。 如果过多的食用苦味 , 被转化成大量的苦气进入下脘 , 三焦的气行之路俱都闭塞不通 , 所以会变得经常有想呕吐的症状 。 在骨中行走之气为骨中之气 , 牙齿是骨中之气最终到达的地方 , 所以说牙齿是骨之所终 。 所以苦味进入胃中 , 被转化成气后 , 而会在全身的骨骼中行走 , 最终到达牙齿 , 而后再从牙齿所出 , 因此知道苦味被转化成气之后是在骨骼中行走的 。黄帝说:甘味进入胃 , 被转化成气后 , 其气走的通道是肉 , 过多的食用甘味就会使人产生心中烦乱而闷的症状 , 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甘味进入胃中 , 被转化成气之后 , 其气弱小 , 不能上行至于上焦 , 如果过多食入甘味 , 所形成的甘气过量 , 其气没能正常运行于肉中 , 而是与谷物一起留在胃中 , 甘味所形成的气能够使胃的运动变得柔弱和湿润 , 胃的运动力变得柔弱了之后 , 则胃的运动就会变得缓慢下来 , 胃正常的蠕动(运动)功能就会降低 , 胃运动失常 , 自然转化气血的能力也会降低 , 胃的蠕动失常之后 , 其转化气血的能力也会降低 , 因此就会产生心中烦乱而闷的症状 。 甘味之气外通于肉 , 所以甘味形成气之后 , 是从肉中行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