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之师传第二十九(续)
《黄帝内经》灵枢之师传第二十九(续)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 , 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 , 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 , 食饮衣服 , 亦欲适寒温 , 寒无凄怆 , 暑无出汗 。 食饮者 , 热无灼灼 , 寒无沧沧 。 寒温中适 , 故气将持 , 乃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藏以身形肢节(月囷)肉 , 候五脏六腑之大小焉 。 今夫王公大人 , 临朝即位之君 , 而问焉 , 谁可扪循之 , 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肢节者 , 藏府之盖也 , 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藏之气 , 阅于面者 , 余已知之矣 , 以肢节知而阅之 , 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者 , 肺为之盖 , 巨肩陷咽 , 候见其外 。黄帝曰:善 。岐伯曰:五藏六府 , 心为之主 , 缺盆为之道 , 骷骨有余 , 以候(骨曷)(骨亏) 。黄帝曰:善 。岐伯曰:肝者 , 主为将 , 使之候外 , 欲知坚固 , 视目小大 。黄帝曰:善 。岐伯曰:脾者 , 主为卫 , 使之迎粮 , 视唇舌好恶 , 以知吉凶 。黄帝曰:善 。岐伯曰:肾者 , 主为外 , 使之远听 , 视耳好恶 , 以知其性 。黄帝曰:善 。 愿闻六府之候 。岐伯曰:六府者 , 胃为之海 , 庞骸、大颈、张胸 , 五谷乃容 。 鼻隧以长 , 以候大肠 。 唇厚、人中长 , 以候小肠 。 目下果大 , 其胆乃横 。 鼻孔在外 , 膀胱漏泄 。 鼻柱中央起 , 三焦乃约 , 此所以候六府者也 。 上下三等 , 藏安且良矣 。注解:黄帝说:像前面所说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相逆的症状 , 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岐伯说:春天和夏天的时候 , 先治疗其标 , 而后再治其本;秋天和冬天先治疗其本 , 而后治其标 。 春天和夏天气温升高人体毛孔张开 , 体表的循环速度加快 , 这样就会造成标病发展速度加快 , 而根深蒂固的本病发展速度相对来说速度就会较慢;秋天和冬天气温降低 , 体表的气血循环速度就会相对减慢 , 气向内收敛 , 这样就会造成本病发展速度加快 , 而标病在寒冷的环境里反而会放慢往严重发展的速度 。黄帝说:对于同时患有两种相逆的症状的患者 , 应当注意哪些养生保健的事项呢?岐伯说:在这种情况下 , 要让病人注意调整饮食和衣服 , 顺应天气变化 。 天冷时 , 应当加厚衣服而不要着凉;天热时 , 当减少衣服而不要热得出汗 , 饮食也不要过冷过热 , 而应寒热适中 。 只有让体内环境寒热适中 , 人的正气就能持守于体内 , 邪气就不会进一步侵害人体了 。黄帝说:在《本脏》篇中提到 , 根据人的形体和四肢、关节及隆起的肌肉 , 可以测知五脏六腑的大小 。 但是如果在位的统治者以及地位显贵的王公大人而询问他们五脏六腑的情况 , 谁又敢按摸他们的全身的诸多部位进行检查 , 然后再答复他们呢?岐伯说:形体、四肢、关节是覆盖在五脏六腑的外围组织 , 和内脏有一定的关系 , 这与观察面部情况的方法不同 。黄帝说:通过审阅面部色泽来诊查五脏精气的方法 , 我已经知道了 。 那怎样通过审阅形体肢节的情况来诊查内脏的情况呢?岐伯说:在五脏六腑中 , 以肺的位置最高 , 而为五脏六腑的华盖 , 则可通过肩部的上下动态 , 咽部的升陷情况 , 来测知肺的虚实 。黄帝说:好 。岐伯说: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 , 缺盆为心脏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 , 观察缺盆两旁肩端骨距离的远近 , 再配合观察胸骨剑突的长短 , 就可以测知心脏的大小坚脆等情况 。黄帝说:好 。岐伯说:肝为将军之官 , 开窍于目 , 欲知肝脏的坚固情况 , 则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的大小来进行判断 。黄帝说:好 。岐伯说:脾运化和输布水谷精微 , 从而具有充养人体而卫外的能力 。 它的内在变化 , 会使唇舌在外部发生变化 , 所以通过观察唇舌的情况 , 可以推断脾病预后的好坏 。黄帝说:好 。岐伯说:肾脏的功能表现在外的就是人的听觉 , 因此根据耳朵形色和听力的强弱 , 就可以判断肾脏的虚实 。黄帝说:好 。 我还想听你再讲一下怎样通过审阅形体诊查六腑的方法 。岐伯说:胃为水谷之海 , 是容纳水饮食物的器官 , 如果颊部肌肉丰满、颈部粗壮、胸部宽阔 , 胃容纳水谷的量就多 。 鼻道深长 , 可以推测大肠的功能正常 。 口唇厚 , 人中沟长 , 可推测小肠的功能正常 。 下眼睑大 , 其胆乃横 。 鼻孔向外掀 , 则膀胱不能够正常的存储尿液而致小便漏泄 。 鼻梁中央高起的 , 则三焦固密功能正常 。 这些就是用来测候六腑情况的方法 。 总之 , 面部的上、中、下三部相等 , 则内脏功能正常而安定 。
推荐阅读
- 老年人如何高效地睡眠?[2]
- 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的意思是什么?
- 《黄帝内经》灵枢之口问第二十八
- 《黄帝内经》灵枢之卫气行第七十六(续)
- 《黄帝内经》灵枢之卫气行第七十六
- 《黄帝内经》灵枢之天年第五十四 续
- 《黄帝内经》灵枢之五味论第六十三(续)
- 《黄帝内经》灵枢之五味论第六十三
- 《黄帝内经》灵枢之动输第六十二
- 《黄帝内经》灵枢之经水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