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红周刊]国中水务靠卖资产盈利不靠谱 屡遭处罚 退税优势尽失
作者:王宗耀
作为一家环保行业的代表性公司 , 国中水务近两年一直依靠“败家”式出售公司资产才避免了亏损局面 。 在拥有一手“退税”的好牌下 , 却因子公司屡屡环保违规而被打个稀花烂 。
4月28日 , 国中水务(600187.SZ)发布了2020年一季报 , 实现营业收入0.63亿元 , 同比下滑25%;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08亿元 , 同比增长168% 。 营收数据的不乐观 , 其实早在21日发布的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中提前呈现:一季度污水处理共计3013.05万立方米 , 污水处理量同比下滑26.50%;污水处理的结算量为3396.46万立方米 , 同比减少26.98% 。 与此同时 , 其另一项主要业务 , 自来水供应量一季度为676.84万立方米 , 同比减少了19.60%;售水量为556.31万立方米 , 同比下降16.84% 。
相较一季度营收数据的下滑 , 国中水务2019年年报数据却是不错的 , 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38亿元 , 同比增长14.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4.13万元 , 同比增长89.85% 。 《红周刊》采访人员仔细研读了国中水务近年财报资料 , 发现其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其实是不断恶化的 , 近两年一直依靠“败家”式出售公司资产才避免了亏损局面 。 作为一家环保行业的代表性公司 , 在拥有一手“退税”的好牌下 , 却因子公司屡屡环保违规而被打个稀花烂 。
本文插图
表面风光下的“败家”式盈利
国中水务的主营业务为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和环保工程技术服务 , 是具备全国范围内投资运营能力的水务环保企业 , 经营模式主要采用 BOT、TOT、BT等特许经营模式 。 虽然公司2019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了双增长 , 但若进一步分析 , 则发现又是另一番天地 。
据年报介绍 , 2019年国中水务的污水处理量14129.01万吨 , 同比减少22.92% , 污水处理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42.10万元 , 同比增加13.55%;公司完成供水量3618.52万吨 , 同比减少38.66%;售水量2917.60万吨 , 同比减少38.62%;供水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8.89万元 , 同比减少34.46% 。
从数据来看 , 其当年污水处理量出现大幅减少 , 然而奇怪的是相关收入却反而有不小幅度的增加 , 对此公司给出的解释是 , “因为太原污水、秦皇岛污水以及青海污水受到历年或当年调价水费”所致 , 不过对于其收入数据的真实性 , 其中是存在不小疑点的 , 对此我们将在下文中予以分析 。 而当年的自来水供水业务 , 则出现幅度不小的下降 , 而且业务量的大幅减少 , 正是因为国中水务此前大量出售子公司项目所致 。
2017年12月29日 , 国中水务发布了资产出售公告 , 称拟以10.9亿元的价格向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碧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售旗下8家子公司的股权 。 对此次资产的出售 , 国中水务表示有利于盘活公司资产 , 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 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 , 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 , 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 符合公司整体利益和发展战略 , 有利于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 。
正是凭借着对这些子公司的出售 , 国中水务这两年成功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 。 其中 , 2018年 , 国中水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来亏损了342.13万元的 , 但因处置子公司及固定资产 , 给其带来数千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 , 使得其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终实现了1039.86万元的盈利 。 2019年 , 国中水务仅处置子公司收到的现金金额就高达3.08亿元 , 而当年其非流动资产处置的损益也达到了1.03亿元 , 再加上逾千万元的政府补助以及资金占用费等 , 使得其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高达1.30亿元 , 若剔除这些因素影响 , 国中水务2019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974.13万元 , 若再扣除非经常损益后 , 则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1.10亿元 , 同比下滑幅度高达3900% 。
推荐阅读
- 中国经济周刊|紧随马云!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马斯克身家增至392亿美元
- 财经天下周刊|医保局发布挂网新规:商业贿赂、恶意报低价将被踢出
- 财经天下周刊|爱投资女老板遭网上追逃:19岁大学毕业,123亿逾期,五大资本族系卷入
- 财经天下周刊|京东投资国美:没直接入股是态度谨慎,专家称决策或与提防拼多多有关
- 证券市场红周刊|海天味业二季度北向资金增持最多,硕世生物、芯源微6月迎解禁大考
- 证券市场红周刊|新品停发重伤东吴基金 老将业绩褪色公司“蜀中无人”
- 证券市场红周刊|A股“失血”综合症
- 证券市场红周刊|外资持股又预警,相关规定该改了
- 证券市场红周刊|外资持股预警,“警”在何处?
- 母基金周刊|重磅!传央企将收紧对外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