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从哪里来?( 三 )


在全国范围来看 , 东北的冬天气候寒冷 , 而东北地区最寒冷的地方莫过于大兴安岭林区 。 冬季将近-50℃的极寒 , 使得大兴安岭北部有着长达半年的冬天 , 封冻的湖泊河流避免了水分的流失 。前阵东北的突发暴雪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而东北地区的冷极在漠河-根河-塔河一带全国同样冷的可能也就是新疆阿勒泰了(4月20日东北地区气温 , 参考:中央气象台)▼鲜卑人,从哪里来?
地形和气候塑造了林区的形态 , 沼泽湿地遍布不适合放牧牛羊 , 冬季漫长寒冷也不利于种植农作物 , 早期的鲜卑人不得不放弃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 。后来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 , 魏书中记载鲜卑先民在大鲜卑山中“畜牧迁徙” , 但是从出土遗存来看 , 在嘎仙洞一代活动的早期鲜卑人没有进行农业和牧业的生产工具 , 以及驯养家畜的证据 。生存方式还是以打猎为主(复原蜡像 图片来自@老山货 / 图虫创意)▼鲜卑人,从哪里来?
毫无疑问 , 鲜卑人在失去富饶的西辽河流域之后 , 又经历了一次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降级 , 从圈养能积累财富的放牧畜群 , 回归到了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方式 。 这是一种效率极低的热量获取方式 , 猎人被迫花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去追寻猎物 , 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但是大鲜卑山显然不在此列 。 开发北大荒时期“棒打狍子瓢舀鱼 , 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在古代必然也成立 。 大兴安岭地区丰富的驯鹿、犴、野猪、棒鸡等400多种陆生动物以及鲟鳇鱼、大马哈鱼等68种淡水鱼类资源 , 填饱了鲜卑先民的肚子 。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大鱼大肉(查干湖冬捕 ,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鲜卑人,从哪里来?
鲜卑人,从哪里来?
到鲜卑人离开大鲜卑山进入草原的时候 , 鲜卑族已经发展成“统国三十六 , 大姓九十九”的北方大族 。在大鲜卑山的庇护下 , 鲜卑民族慢慢繁衍生息 , 等待下一个窗口机遇期的到来 。南迁 , 继续南迁汉光武帝建武年间 , 匈奴贵族内部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混乱 。 受中原影响 , 匈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本名舆)想要将匈奴王位继承兄终弟及的传统 , 改为父子继承制度 , 引起了相关利益集团的不满 , 分裂的种子就此埋下 。两种权力继承制度的简单对比相比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游牧部落会先在同一代兄弟间相互传递 , 然后下一代但实际上要比这更加复杂 , 甚至很混乱结果就是权力继承往往造成内战和分裂 , 极其残酷▼鲜卑人,从哪里来?
此时恰逢匈奴辖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 , 人畜死伤大半 。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 , 乌桓趁机复仇 , 让匈奴被迫向北迁徙数千里 , 漠南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成了无主之地 。 两年后 , 匈奴王位继承矛盾无可调和 , 分裂为南北二部 , 相互攻伐 , 自此匈奴走向了衰败 。应该说刘秀的运气开了挂一样东汉新立 , 百废待兴如履薄冰之时西汉时代难以解决的匈奴因自身问题解体了...▼鲜卑人,从哪里来?
那个曾经让鲜卑人翻山越岭躲进山洞的匈奴 , 走向了末路 , 而隐居山林300余年的鲜卑 , 却积蓄了不少实力 , 需要出山寻找更肥沃的栖息地了 。公元一世纪左右 , 鲜卑人开始逐渐走出大兴安岭林区 , 来到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呼伦湖畔 , 史称“南迁大泽” 。祖先曾经从这里逃遁山林 , 如今回来了(图片来自:menkuang / 图虫创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