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何从人,变成全能的神
说到关羽 , 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有井水处有金庸” , 可能有点夸大 , 但“有井水处有关羽” , 那基本上是肯定的 。
从史实到故事 , 再到信仰 。 千年来 , 讲史小说、民间信仰、历代皇帝都曾给关羽加持 , 成就了关羽“义”的化身 。
文章图片
关羽之所以能调动起这些力量 ,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 他最适合承载中国古代社会的普世价值“义” , 最终也成为了“义”的人格化身 。
01
在《三国演义》里 , 关羽不是最能打的 。
公认最有战斗力的武将 , 应该是吕布 。
“三英战吕布”的桥段里 , 张飞不敌吕布 , 关羽助阵 , 也只能打个平手 , 刘备加入了 , 才战退吕布 。
温酒斩华雄 , 斩颜良文丑 , 都是罗贯中帮打的 。
文章图片
在史书《三国志》里 , 关羽不仅没那么重要 , 甚至没那么正面 。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 , 关羽刚愎自用 , 张飞脾气暴躁 , 他们的死都是因为性格弱点 。
陈寿最后还不忘补个刀 , 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
但在中国人心里 , 是不会注意到这种反差的 , 因为成圣成神的关羽已经深入人心 , 谁敢说关羽坏话 , 我跟谁急 。
文章图片
但真实历史上的关羽 , 表现确实不咋地 。
就拿关羽最为称道的“义”来说 。
在《三国志·关羽传》那900多个字里 , 其实找不到太多能把关羽跟“义”挂钩的内容 。
刘禅给关羽的封号是壮缪侯 , 缪是名不副实的意思 。
这可不是个好的谥号 , 含有对他失掉荆州的批评 。
但是到了清代 , 乾隆皇帝对这个谥号感到不满意 , 他把史书中关羽的谥号改成了武庙中的封号忠义侯 。
这样明目张胆地篡改史实 , 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少见 。
乾隆接受不了这个缪字 , 因为他不认为关羽犯了什么错 。
在他看来 , 关羽既忠且义 , 怎么会有错呢?
这应该也是当时中国人心中的普遍感受 。
文章图片
这说明 , 从陈寿到乾隆 , 人们对关羽的评价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
这个变化得归功于小说 。
从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 , 三国故事变得越来越丰富 。
所谓“演义”就是讲史演义 , 类似今天的评书 。
后来有人把说书演义的底稿整理成文字 , 就形成了最初的三国小说 。
我们说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 , 不是说他一个人创作出了全部内容 , 而是说他是最初做整理工作的那个人 。
文章图片
后来 , 有出版商出版了三国小说 。 一开始有了很多不一样的版本 , 最后 , 清代的毛宗岗父子修订了一个完善的版本 。
我们今天说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 指的就是这个最终定本 。
02
关羽的形象 , 从史实到小说的演变过程中 , 一点点丰富起来 。
以现代人的观点 , 在理解历史人物行为逻辑时 , 总会多加一层探究 , 不会用非黑即白的观点去看待某人某事 。
但是 , 在流传过程中 , 三国的人物形象都是越来越鲜明 , 越来越黑白分明 , 越来越脸谱化 。
讲故事的人会想尽各种办法 , 突出人物身上某一个鲜明的特质:曹操奸诈狡猾、刘备仁德兼备、诸葛亮神机妙算 , 而关羽就是讲情义的代表 。
随着三国故事的流传 , 关羽有情有义成了一种共识 。
文章图片
讲故事的人就会为此增删或者修改情节 , 进一步强化这种共识 。
比如 , 《三国演义》里 , 曹操俘虏关羽以后 , 安排关羽和两位嫂子共处一室 , 这是在试探关羽的人品 。
而关羽这一夜手捧《春秋》 , 看到天亮 , 让曹操心服口服 。
而关羽一夜不睡 , 体现的当然是他对刘备有情有义 。
这个情节在某些版本的三国小说里是没有的 , 毛宗岗把它加到小说里 , 还特别强调这个情节重要 , 就是因为它充分地表现了两个主要人物的核心特征——曹操的“奸”和关羽的“义” 。
文章图片
曹操爱才 , 一直想把关羽收为己用 。 他想关羽把持不住 , 就没脸再回去找刘备 , 自然会跟着自己了 。
而关羽的坚守 , 也就不只是在男女关系上保持清白 , 更是在表达忠于汉室 , 忠于义兄的决心 。
03
三国的武将很多 , 三国之后也是名将辈出 , 为什么千百年来 , 大家都选择了关羽作为“义”的化身呢?
人们强化关羽的“义”并不是空穴来风 , 而是因为关羽特别适合表现“义” 。
文章图片
从人设来看 , 关羽是蜀汉第一武将 。
宋代 , 人们普遍接受了蜀汉正统的观念 , 这就让关羽成了一个正面英雄 。
而且 , 关羽熟读《春秋》 , 这在武将中是比较少见的 。
《春秋》是儒家经典 , 熟读《春秋》 , 意味着关羽懂得儒家的伦理纲常 , 也就是“仁义礼” 。
关羽因此具备了代表儒家思想的基本条件 。
文章图片
从经历来看 , 历史上 , 关羽受到曹操和刘备两方势力的赏识 。
他虽然投降了曹操 , 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刘备身边 。
这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经历 , 天然就是描写“义”的剧本 。
关于这点 , 其实是有点难以理解的 。
比如说 , 不管最终关羽是不是回去了 , 他确实是先投降了 。
在那时候的情境下 , 相比投降 , 以身赴死是不是更显忠义呢?
因为资料太少 , 历史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答案 。
这就给了说书人发挥的空间 , 只要把“坑”填好了 , 听众自然也就信服了 。
文章图片
那么 , 这坑是怎么填的呢?
就是用“义”来解释关羽所有的行为 , 把他的行为合理化 。
具体来说 , 小说中强化了关羽投降是要“守护嫂子”这个动机 。
这样一来 ,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就可以解释了 。
这个处理就是用“义”解释了关羽的行为 。
在这期间 , 曹操的拉拢 , 还有前面说的秉烛达旦 , 以及后面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所有这些故事 , 都是在渲染关羽的忠义 。
文章图片
关于阵营之争 , 关羽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疑点 , 就是义释曹操 。
这个情节是小说虚构的 。
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大胜曹操 , 诸葛亮派关羽乘胜追击 。
关羽在华容道埋伏成功 , 最后却放走了曹操 。
小说里 , 诸葛亮是设计故意放曹操走的 , 但又不明说 , 还用军法要挟关羽 。
但关羽在军法面前 , 毅然放走曹操 , “义”在关羽心中 , 大于一切 , 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
文章图片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 义释曹操也成了《三国》中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
04
如果你熟读《三国》 , 可能还有会疑问:关羽之前在许田 , 看到曹操对汉献帝不敬 , 明明那么坚定地想杀曹操 , 在华容道又放弃机会 。
故事这么讲 , 不是自相矛盾吗?
毛宗岗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矛盾 , 他的解释是 , 这是因为关羽的处境不同 。
在许田想杀曹操 , 他是想为大汉除奸 。
在华容道放曹操 , 他是想报曹操之恩 。
一次是忠奸分明 , 一次是恩怨分明 , 所以都是“义” 。
文章图片
这样的解释虽然有点牵强附会 , 但这确实是“义”真实的样子 。
“义”字当头 , 用义指导行动 , 那一切就又合理了 。
所以 , 关羽杀曹操是义 , 不杀曹操也是义 。
通过说书人不断地强化 , 关羽的任何行为 , 都与“义”挂钩 , 他自然也就成了“义”的化身 , “义”的符号 。
可以这样说 ,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成功 , 也是对关羽“义”的表现的成功 。
通过“义” , 关羽成为了全民偶像 , 加上其高大上伟光正的形象 , 进入到信仰系统 , 成为一个神 , 也是水到渠成了 。
【关羽,如何从人,变成全能的神】下一篇 , 咱们继续说关羽——凡人关羽 , 如何一步步成为关帝庙的关公 。
推荐阅读
- 三国杀:卡牌是否应该“界限突破”?且看这版「界闪电」设计如何
- 颜值在线的它,东风风行T5L表现如何?网友:“纸老虎”
- 路虎库存成灾,从68万降到45万仍无人问津,经销商:给钱就卖!
- 央视新闻客户端这条传播链从1到200才两周!恐怖的投币练歌房:唱5首歌飞沫遍身
- 花高价买了电动车头盔,如何做好头盔防盗,网友出奇招
-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呼唤网红经济助力
- 从24号开始,佳音上门,好运连连,事业顺风顺水的4个星座
- 外行领导内行,关键是要看你如何去领导
- 为扳倒汉兰达,这豪车拼了,从32万降到26万,起步2.0T爆241马力
- 如何选择小型SUV?开得好,用得好,价格好,最低6万,最高10万,到底便宜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