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全由国家兜底,70岁确诊患者的艰难抢救!花费140万( 四 )
当危机降临时 , 氧饱和度下降直接反映到老鲁起伏越来越大的胸口上 。
他双手握住拳 , 放在胸口 , 呼吸越来越急促 , 他的眼神流露出恐惧 , 不断张望着身旁的医务人员 。
12:49 , 氧饱和度还在坠落 , 医护人员十分镇静 , “将高流量氧疗吸入浓度提到70%” , 孙宏志发出指令 , 刚说完 , 立马改口 , “80%” 。
医生给老鲁拔管后 , 他的氧合瞬间下降 , 医护赶紧上了面罩让他吸氧 。
12:50 , “面罩 , 赶紧拿面罩” 。 氧饱和度61% 。 40秒后 , 氧饱和度继续掉 , 57% , 55% 。
扣上面罩吸氧 , 血氧逐步回升 。 2分钟后回到68% 。
12:54 , 血氧回到90% , 92% 。
拔管的两位医生此刻还在按压老鲁的颈静脉和股静脉的出血口 。
稳定之后 , 医生们开始反思 , 小小的险情发生 , 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
是不是肺功能还有问题?之前经过24小时撤机试验 , 可以排除 。 是不是出现气胸?3天的CT扫描虽然发现老鲁有肺大泡 , 这是气胸的前兆 , 但床旁超声却没有发现气胸 。 那有无肺血管栓塞?如果是这种情况 , 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同时 , 血压也会下降 。 但老鲁的血压却保持稳定 。 难道是有高血压的老鲁出现急性心衰?但他并没有吐粉红色的泡沫痰 。
排除了这些问题 , 医生们怀疑老鲁可能是在ECMO拔管撤机期间平躺了十多分钟 , 始终没有咳痰 , 发生痰阻气道 , 影响了氧供 。 最近几天 , 他每天要咳痰200多毫升 。
撤机不到24小时再上机
“我们对他很有信心 , 看到他一天天好转 , 感觉我们这么多人的付出是值得的 。 ”护士长马新利说 。
但在一个危重症患者身上 , 医生的信心随时可能遭受打击 。 第一次撤机不到24小时 , 当晚 , 老鲁心率偏快 , 出现了肺水肿 , 血氧也开始走低 , 还出现了房颤等心率失常 。 “心脏代偿功能还是不行 , 稍稍缺氧就不行了” , 尹永杰解释 。
医生们先是用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 到3月25日凌晨 , 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 尹永杰认为还是得再上ECMO , 给心脏更多恢复的机会 。 于是 , 团队ECMO小组又一次紧急奔赴医院 , 连夜给老鲁再度上机 , 再度做了气管插管 。
“医生不可能百战百胜 , 打击是常有的事 , 关键要看有无战略性的撤退 。 一次打击不是失败 , 溃散才是真正的失败 。 ”一位医生这样评价 , 对老鲁的情况来说 , 二次上机非常及时 。
“两次插管 , 有多少人能相信还能活过来 。 ”这次经历对老鲁本人也是一个打击 , 好不容易撤除的管子 , 又插上了 , 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对医护团队 , 打击也不小——患者的配合与顽强 , 两个医疗队的努力 , 医生的孤注一掷 , 护士的日夜守护 , 18天体外循环支持 , 2个月的漫长拉锯 , 本来期盼老鲁能走上康复之路 , 谁料到 , 一切好像又回到了起点 。
18天前第一次上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 那天凌晨 , 吉大二院的ECMO小分队从酒店往医院赶 , 穿上防护服 , 平时1小时能够完成的上机 , 用了3小时 。
帮老鲁撤机的田振玮当时也参与了上机 。 当天只有3名医生 , 他们只能操作完一步 , 再操作下一步 。 先要对ECMO做30分钟的生理盐水预充机 , 一点点检查管路 , 确定管内不存在气体 , 不会引发血栓 。
相比拔管撤机 , 置管上机过程更为复杂 。 上完机已经是凌晨5点半 , 田振玮在两张并排放置的靠背椅上躺下就睡着了 , 头和脚都耷拉在半空 。
老鲁第一次撤机后的打击还不止一个 。 管尖细菌培养的结果出来了 , 老鲁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一种在ICU十分常见的细菌感染 , 多重耐药 。 此时 , 隔壁病房里的另一位上机ECMO的患者则有另外一种细菌感染 。
这意味着 ,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 两位ECMO患者要分在两个不同的房间 , 一组护理团队不能同时照顾两位上机患者 。
推荐阅读
- 茶红天下这些国家喝出了不一样的风情,红茶调饮指南
- 传感器前线11月1日起强制实施,臭氧消毒国家标准发布
- 人民健康均为境外输入,国家卫健委:5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各2例
- 『中原网』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病例2例
- [中国发展网]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例,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
- 国家人文历史TB@信阳菜了解一下?,想在河南吃顿好的
- 中原网▲为境外输入病例,国家卫健委:5月4日新增确诊1例
- 健康干货桶▲人均寿命比世界高10岁?,世界“蒜味”最浓国家:三餐不离大蒜
- 『人均寿命』世界“蒜味”最浓国家:三餐不离大蒜,人均寿命比世界高10岁?
-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被国家卫健委官微分享!,东莞这家医院的抗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