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桑:十一,种小麦

一、犁地、糟地与种麦沣河流域上游的农户 , 割完稻子拉上场;等不到打稻子 , 就要立马犁地种麦 , 必须赶在立冬之前种到地里;否则会影响产量 。 水田即便晾干 , 犁地翻起的土块也很大 , 必须先糟地 。糟地的这个糟字 , 实在找不着;不知是不是这么写 。 南方水田的耕作 , 应该不存在这道工序 。 因为南方的水田犁过后 , 只需在水里耙平 , 就可以栽种 。糟地的农具 , 叫糟子;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框 , 木框中间再横着两道木条;大致形状 , 约等于一个扁写的“目”字 。 糟子的边框和中间两块木条上 , 镶嵌有许多弯条形的小铁铧;小铁铧像一把小匕首 。犁过地 , 套牲畜拉着糟子、在犁过的地里转;就把地里的大土块 , 划烂成微小的坷垃 。 糟完地 , 就可以撒麦种;然后再耱地 。耱地的耱 , 是用荆条编制的长方形的扁型农具;也是套牲畜拉着耱 , 在糟过的地里转 。 耱上压两块大土块 , 以加强摩擦力 , 可以把地耱得特别平整;顺便把麦种埋在浅土中 。秋末初冬的太阳 , 还比较温暖;田里的的湿度也足够;麦子十来天后就会出苗、变绿 。 但冬天的小麦都在休眠期;除了某年特别暖和的暖冬 , 一般不会猛长 。早先生活困难 , 用的烧的都缺 。 冬闲的时候 , 还有人在麦地里拾稻茬 。 稻茬 , 就是残留在麦田里的稻子根 。 稻茬初步掸去泥土 , 拉回家摊在院子晒干;再用镢头背砸散 , 收集起来 , 冬天用来煨炕、取暖 。入冬之后的麦田 , 至少需要一次充足的冬灌;当地人称作:漫地、漫麦 。 种小麦 , 追底肥很重要 。如果没有追底肥 , 就要在冬灌之前 , 上一次肥料 。 小麦上肥 , 一般用农家茅坑粪;或者开春之后 , 用碳氨或尿素上地 , 当地人称作:提苗 。旧耕时代种植小麦 , 开春之后还有一道工序:锄麦 。 锄麦是增产的之法 , 一边为给麦田松土 , 一边为给麦苗除草;是用一个短把小锄子 , 大多由妇女趷蹴在麦地里、或者坐一只矮凳劳作 。生产队时代 , 沣河流域上游的小麦地里 , 大多套种豌豆;豌豆生有根瘤 , 可以制造天然氮肥;所以 , 麦田套种豌豆 , 一般都能增产丰收 。杜牧诗曰:豆蔻梢头二月春 。 豌豆苗特别鲜嫩 , 可以拌凉菜 。 快成熟的豆角 , 青翠碧绿;不用剥皮直接吃 , 味道极爽 。村里的孩子 , 基本都曾在豌豆地里偷豆角吃 。 困难时代 , 饥饿的人也会在地里偷摘即将成熟的青豌豆 。 因此 , 从豌豆苗长起来的时候 , 队里就会专人看守;风趣的乡人 , 会把布谷鸟的叫声 , 形象地改作:关中农桑:十一,种小麦。算黄算割 , 贼娃在地里偷豆角 。
豌豆和麦子 , 同时成熟 , 一起收割 。 小时候放夏忙假、在地里拾麦穗;顺便在地里捡被水泡胀的豌豆 , 淘净后 , 用青油炒了吃 , 味道真棒 。 如今的青豆类小食品 , 不过如此而已 。收完麦子脱粒后 , 再用特制的铁筛子 , 筛出豌豆;用来喂牲畜 , 增加营养 。 旧耕时代 , 畜力十分重要;如果有人虐待牲口或残害牲口 , 是严重的刑事犯罪 。二、收麦子、碾场、扬场种麦子 , 比起务水稻;基本算是懒庄稼 。 小麦的病虫害也少;除了有限的灌溉、施肥和锄麦 , 没有太烦杂的劳动 。但小麦是耐旱作物 , 沣河流域上游的水田 , 小麦产量都不是很高 。 前面说过:最好的土地 , 亩产不过五六百斤;一般稍好的土地 , 也就三四百斤 。六月初的芒种前后 , 关中开始收麦 。 收麦前 , 也要先光场 , 以便堆放麦捆和碾场 。 因种植水稻要赶在夏至前插秧 , 所以 , 割完麦子堆放在场头 , 并不急着收管 。 得插完秧苗 , 再慢慢消停碾麦 。当地人把碾麦 , 也称作碾场 。 碾麦之前 , 还有一个工序:先在场上摊麦;就是把麦捆解开 , 平摊在场上 , 一层压一层 , 露出麦穗头 。 夏天的太阳 , 半天就把麦穗晒干 。旧耕时代 , 光场、碾场 , 都是套牲口拉着一个石碌碡在场上转圈 , 一圈挨着一圈碾轧 。 一遍碾毕 , 把麦子带杆翻过来 , 再碾二遍;翻麦子这道工序称作:翻场 。二遍碾完 , 就开始下一道工序:抖场;抖场 , 就是用木杈把麦秸秆挑起来 , 边挑边抖;麦粒就落下底下 。麦秸秆挑成堆 , 最后用大杈车运到场边 , 摞成大麦秸垛 。 生产队时代 , 麦秸都要分给各户;故而 , 各户门前 , 也有小麦秸垛 。摞麦秸垛 , 也算技术活 , 先落两头和四角;一层层必须用木杈摊平;否则就摞倒了 。 麦秸用来烧锅、救火做饭 。当时 , 农村各家都是锅头连炕 。 灶台上有盘着大锅、小锅 。 大锅烧煤炭 , 用于蒸煮食物;小锅烧麦秸 , 主要用于炒菜、烙锅盔 。大锅烧炭 , 必须先救火 。 所谓救火 , 就是先拿一把麦秸 , 绾成团;塞进灶下点燃;趁麦秸火烧得渐渐旺的时候 , 一边用小炭锨缓缓地先在火上撒细炭沫;一边缓缓地拉风箱;再缓缓地搭上稍大的炭块 。 开始学做饭的孩子 , 救火都要学几次才得要领 。闲言少叙 。 抖场完毕、麦秸运到场边;再把麦粒和麦糠渣的混合物 , 用大小推板 , 推在一起堆起来;下一道工序 , 就开始扬场 。 夏季扬麦子 , 主要在傍晚进行 。傍晚 , 终南山各峪口的下山风特别顺畅 , 真可谓:风顺了 , 能扬几锨 。 扬扬要领前已表述 , 不再重复 。扬好的麦粒堆在场上 , 生产队时代有场坊和场官 , 派专人看守 。 直到晒干麦子上完公粮 , 余下的粮食再为各户分了 , 才算完事 。农村改革、分田到户后 , 扬完场之后 , 就把麦粒拉回家 , 在自家的后院或楼顶晒干 。 以上所述 , 说的是旧耕时代的手工农活 。 等到使用打麦机的时候 , 就不用这么麻烦 。三、出脱麦、磨面早先的旧耕时代 , 手工活难免粗糙 , 收管的麦子 , 都不是很干净;加之磨面机器设备的简陋 。 磨面粉之前 , 淘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生产与生活程序 。当地人 , 把磨面之前筛麦、淘麦和晒麦准备工作称为:出脱麦 。出脱麦 , 都是趁着天晴太阳好的时候 。 开始 , 用竹篾筛子和柳条簸箕初步处理:把要磨面的麦子 , 放在自家院子、或拉到村外的场上;先用竹筛子筛掉尘土和细小砂粒 , 再用簸箕 , 簸去麦粒中残留的麦糠 。接下来是淘麦 。 用几个砖头或稍大的石头 , 支成三个脚 , 撑起一口半大铁锅;在院子或场上 , 铺着几张竹席或苇席 , 提前用干净的锅案抹布抹干净 。锅里添半锅水 , 把麦子分次倒进锅里 , 用笊篱浪起来 , 一边漩、一边捞;如此淘麦 , 麦粒中残留的尘土被水洗净;砂粒沉到锅底 。淘麦 , 一般都淘两遍;再用簸箕或盆子 , 端到干净的席子上 , 薄薄的摊一层晒干 。 等麦粒晒干后 , 再拉到碾磨坊去磨面 。电动磨面机没有发明之前 , 古中国人 , 都用石磨子磨面 , 或者也用石碾子碾轧;石磨子或石碾子 , 都要套着牲畜、拉着转圈 。 牲畜都被蒙着眼睛 , 不然它就不好好拉 。 碾毕磨毕;完了再用细箩过一遍 , 才能得到面粉 。最初 , 旧式的电动磨面机 , 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不断的用斗倒换、一遍遍地磨;磨上若干遍 , 直到面粉开始变灰色 , 留下麸皮才算磨完 。 等到比较先进的一次性磨面机出现 , 手工淘麦的程序 , 才被省去 。如今有了现成的面粉 , 根本无法想象往日手工时代人们生活的麻烦与艰辛 。 小时候有个童谣 , 可见往日旧法磨面、箩面对生活的重要性 。 童谣曰:关中农桑:十一,种小麦。打箩箩 , 喂面面 , 姐夫来了吃啥饭?臊子面 , 杀公鸡;公鸡叫鸣杀母鸡 , 母鸡下蛋杀鸭子;鸭子嘴长盖瓦房 , 瓦房上面长根葱 , 把娃吃得肚子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