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事:讲卫生!这些习惯自古就沿袭
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 ,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 , 主题为“防疫有我 , 爱卫同行”的爱国卫生月正在以各种方式嵌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 。 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 戴口罩、勤洗手成为形影不离的“习惯” , 使用公筷、分餐也正成为餐饮等传统行业复苏的助推器 。
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讲卫生的吗?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勤洗澡、认真刷牙……追昔抚今 , 你会发现 , 现代许多个人卫生习惯是自古沿袭下来的 。
本文插图
视觉中国图
个人卫生
三日一洗头 , 五日一沐浴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爱国卫生运动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 。 因此 , 讲卫生得先从我们自己做起 。 例如 , 洗手、洗澡、刷牙 。
古人多久洗一次澡?有什么讲究?其实 , 中国古人对洗澡这事还挺重视 。 甲骨文中就有“沐浴”二字 。 “沐”字形如散发洗面 , “浴”字状似人在盆中洗澡 。 洗澡 , 还需要专门的器具 。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虢季子白盘”就是现存最古的浴器 , 距今约有两千六百多年了 。
【江苏网事:讲卫生!这些习惯自古就沿袭】早在先秦时期 , 古人便“三日一洗头 , 五日一沐浴” 。 到了汉代 , 还出现了“休沐” , 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 , 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 。 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 , 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 。
“洗发水”和“沐浴露”的发明也比你想象的要早得多 。 《左传》中就记载了人们用淘米水洗头发的场景 。 魏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澡豆” , 由豆粉和药制成 , 既能去污又能护肤 。 不过 , 这些东西在当时是皇家特供 , 平民可轻易接触不到 。
本文插图
视觉中国图
古人也很注重口腔卫生 。 唐书《千金方》云: “凡食毕漱口数过 , 令人固齿 。 ”宋代《医说》劝导人们“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 , 去齿间所积 , 牙亦坚固 。 ”
咱们的祖先刚开始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 。 再后来 , “杨枝牙刷”传入中国 , 又名“木齿” 。 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 , 蘸了药物刷牙 , 便令牙齿光洁 。 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 , 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 。
本文插图
这幅“净齿图”源自莫高窟第159窟南壁《弥勒经变》 , 画面中僧人脖间围巾 , 右手执“嚼齿木”净齿 , 左手握盛水的净瓶 , 旁边一人手执长巾准备递给僧人 。 净齿用的器物称为“齿木” , 主要用杨树、柳树、槐树等树枝做成 , 或圆或扁 , 长不过12指 , 短的只有8指(手指并列的宽度) 。 净齿于每日早晨、饭后进行 , 用时一端放入口中慢慢嚼成纤维状、绒絮状 , 然后用之揩刷牙齿 , 净齿之后还可以用齿木刮舌头 。 齿木为一次性使用 , 用过即可丢弃 。
环境卫生
打造舒适优美人居环境 , 连公厕都有标准
古人早就意识到随地吐痰是坏习惯 , 唐代孙思邈就曾明确提出“常习不唾地” 。
此外 , 古人还严禁在道路上乱倒垃圾 , 违者严惩不贷 , 绝不会姑息迁就 。 《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 , 弃灰于道者黥 。 ”颜师古注引孟康说:“商鞅为政 , 以弃灰于道必渫人 , 渫人必斗 。 故设黥刑以绝其源 。 ”
到了汉代 , 为了防止道路上尘土扬起 , 有损人体健康 , 要求路旁老百姓以水洒道 。 道路两旁没有住户的 , 由政府的洒水车进行洒水 。 《后汉书·张让传》就有这样的记载:“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 , 用洒南北郊路 , 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 ”“翻车”“渴乌” , 就是当时的发明家毕岚制造的两种较大的洒水工具 。 “翻车”就是利用水车引水 , 使水喷到较远的地方去 。 “渴乌”是用曲形的筒子打气 , 能够把水冲激到较远的地方 。 这些洒水工具 , 经常设置在“南北郊路” , 路上的灰尘便减轻了许多 。
推荐阅读
- 席奎这五官真的绝,江苏卫视的“死亡镜头”又来了!直接怼着韩雪脸拍
- 本科普通一本,想考会计学硕,将来想在江浙沪发展,浙江工商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或江苏的大学哪个好呢
- 江苏新闻气温频繁“过山车”,你的身体还吃得消吗?
- 槽点君刘敏涛变成表情包,捂脸自嘲我没醉,江苏晚会观众全是人形立牌
- 南京晨报:5月3日江苏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支气管哮喘
- 在江苏扬州生活是怎么样一番体验?
- 江苏■援鄂归来继续战斗!江苏这个“硬核”ECMO团队百里驰援抢救患者
- 『央视网』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通过“四个一”机制保证重症患者高标准、同质化救治
- 有没有能匹敌折耳根的凶残地方特色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