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创北大附中“公共说理”的老师说,说理写作就像讲故事,一样得有“套路”( 四 )


文章图片

说理就像讲故事 , 一样有“套路”
至于说理写作 , 是否也有一定的“套路”?李亦辰对此并不否认 。 “我们不能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套路’僵化 , 就说所有的‘套路’都不好 , 有些‘套路’其实也很重要 。 ”比如说理写作中基础的“五段式”布局
, 能让你的文章结构更清晰 。 除了基本的论证逻辑和结构 , 李亦辰表示 , 说理写作还可以借鉴故事创作的“套路” 。

听到这里 , 外滩君十分诧异:“前者注重说理 , 后者注重故事创作 , 二者完全不一样 , 怎么会有相同的套路?”李亦辰解释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说理就像讲故事” , 这二者并非相互矛盾 。 “创意写作也好 , 说理写作也好 , 怎样才算写得好?都是得让人想往下读 。 在创意写作中 , 一个好故事 , 必须要有悬念 。 同样 , 好的说理文章 , 也需要制造悬念 。 ”如果按照传统的“首先—其次—最后”按部就班地写 , 平铺直叙 , 可能让人昏昏欲睡 , 可读性不强 。 这位开创北大附中“公共说理”的老师说,说理写作就像讲故事,一样得有“套路”
文章图片
北大附中的写作课堂
怎么在说理写作中创造悬念?著名的金字塔写作结构
创始人芭芭拉·明托
, 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 , 提出了一种典型的 “讲故事”呈现模式 , 即 “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 她认为 , 这样就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 , 和读者“站在同一位置上” 。 李亦辰建议 , 在说理写作中 , 不妨通过这样一种“创造疑问——给出回答”
的结构 , 不断培养读者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 引发读者思考 。 这样一种策略不仅可以用在说理写作中 , 写其他形式的文章、演讲、报告和展示中 , 都可以运用 , 这是吸引读者和听众颇为有效的方式 。 “当然 , ‘套路’只是手段 , 不是枷锁 。
”她提醒 , 所谓的套路 , 必须建立在你已经做了足够的分析 , 有明确的观点 , 以及合理论证的基础上 。 否则就是一篇没有说理价值的“纯套路”文章 。
“我就曾收到一些学生的作文 , 将‘辩证法’当作了写作套路 , 无论拿到什么样的题目 , 都下意识地进行利弊正反分析 。 一定要分析出‘戒网瘾学校’和‘女德班’的好处 , 让人哭笑不得 。 ”这位开创北大附中“公共说理”的老师说,说理写作就像讲故事,一样得有“套路”
文章图片
北大
附中
的写作课堂
此外 , 每一篇说理文章 , 最关键的还是要说理的内容 , 也就是它的核心探究问题 。 提出一个好的探究问题 , 是说理写作特别关键的一步 。
“假如你喜欢流行音乐 , 完全可以写‘你是否支持售卖演唱会周边产品?’假如你对时政不感兴趣 , 就不要强迫自己从新闻里找选题 。 ”她建议学生 , 在日常练习中 , 最好从自己感兴趣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中 , 寻找一个小的切入口 , 将一些宏观话题 , 转化为一个个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题目 。 田健东博士补充说 , 我们对套路的认识上 , 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认为套路没有用;





一种是“唯套路” , 用套路对学生进行机械地训练 。


“其实 , 论证和说理写作中的套路和框架 , 和学生隐性的思考过程是相呼应的 。 关键是 , 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 体会到套路背后的内在逻辑 , 自己生成‘套路’ 。 ”
这位开创北大附中“公共说理”的老师说,说理写作就像讲故事,一样得有“套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