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乾坤,这位八百年前封建王朝官员的随笔启人心智

今之随笔 , 虽然不拘长短 , 却需要有足够的见识、学问、才情;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念妙笔写来 , 或阐主张抒情感 , 或笞时弊斥奸佞 , 或犀利讽刺 , 或温婉嘱告 。 正因如此 , 随笔成为众人喜爱的一种文体 , 无论报纸杂志还是网络新媒体 , 多有刊登 , 读来既方便快捷 , 又怡情获益 。 究其渊源 , 它们都来自汉魏以降的笔记体 。 《容斋随笔》是洪迈的读书笔记 , 称为“随笔” , 原是他“谦言随笔录之”的意思 。
李硕儒@随笔写乾坤,这位八百年前封建王朝官员的随笔启人心智
文章图片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容斋随笔》扫叶山房刻本洪迈(1123-1202) , 字景庐(一作景卢) , 号容斋 , 别号野处 , 谥号文敏 , 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 其父洪皓为北宋末年进士 , 南宋渡江初年 , 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 , 被金扣留十五年 , 在金大败后得以南归 。 洪皓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 , 后因斥责秦桧与金勾结而被贬谪致死 。 其长兄洪适、次兄洪遵同为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博学鸿词科进士 , 分别官至丞相、执政 , 长兄洪适著有《盘洲集》、《隶释》等 , 次兄洪遵著有《翰苑群书》等 。 三年后 , 洪迈亦考中博学鸿词科进士 , 初为地方转运司属官 , 后历任馆职、郡守 , 官至翰林学士 , 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 卒赠光禄大夫 。 洪迈勤奋治学、著述甚丰 , 原有著作数十种 , 可惜大多散佚 , 现存者除《容斋随笔》外 , 尚有志怪小说《夷坚志》二百余卷、《野处类稿》二卷、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一百卷 。
五十余万言的《容斋随笔》乃是洪迈十八年的读书笔记 , 撰写过程持续了四十余年 , 可称其代表作 , 也是迄今为止众人瞩目、评价极高的一部大书 。 明人李瀚称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 , 搜悉异闻 , 考核经史 , 捃拾典故 , 值言之最者必札之 , 遇事之奇者必摘之 , 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 , 钩纂不遗 , 从而评之 。 参订品藻 , 论议雌黄 , 或加以辩证 , 或系以赞繇 , 天下事为 , 寓以正理 , 殆将毕载”;明末的马元调称此书“考据精确 , 议论高简 , 读书作文之法尽于是矣”;清初 , 洪迈的后人洪璟者说:“先文敏公容斋先生《随笔》一书 , 与沈存中《梦溪笔谈》、王伯厚《困学纪闻》等 , 先后并重于世 。 其书自经史典故、诸子百家之言 , 以及诗词文翰、医卜星历之类 , 无不毕载 , 而多所辨证 。 ”不必多引 , 仅从上面所引的三段文字就可以看出全书的内容、风格、体例和价值 。 见解来自洪迈的蹉跎阅历和博览群书 , 辨析来自他的视野、悟性、胸襟和胆魄 , 难怪此书一经问世 , 就在南宋朝野引发强烈反响 , 以至于那位还算开明且胸中颇有文墨的孝宗皇帝 , 也被刊刻的《容斋随笔》吸引 , 称其议论精当 , 并嘱咐洪迈继续写下去 。
先说此书的涉猎之广、用心其精和洪迈慎读慎解之风 。 且以《禹治水》为例:“《禹贡》叙治水 , 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次 , 考地理言之 , 豫居九州中 , 与兖、徐接境 , 何为自徐之扬 , 顾以豫为后乎?盖禹顺五行而治之耳 。 冀为帝都 , 既在所先 , 而地居北方 , 实于五行为水 , 水生木 , 木东方也 , 故次之以兖、青、徐;木生火 , 火南方也 , 故次之以扬、荆;火生土 , 土中央也 , 故次之以豫;土生金 , 金西方也 , 故终于梁、雍 。 所谓彝伦攸叙者此也 。 与鲧之汨陈五行 , 相去远矣 。 此说予得之魏几道 。 ”
从父亲洪皓到洪迈三兄弟 , 皆以心系天下、救助生民为己任 , 洪迈读《禹贡》这部书写大禹治水的著作时自然格外认真 。 为理清禹治水的顺序 , 他边读边对地图 , 发觉顺序不对 , “豫居九州中 , 与衮、徐接境 , 何以自徐之扬 , 顾以豫为后乎?”他继续翻书询问 , 后从魏几道处得知原来大禹治水的路线是按阴阳五行确立的 , 这就和《尚书·洪范》所说的序列相符 , 和鲧乱列五行相去甚远了 。 在大力倡导读书之风的今天 , 洪迈考证地读、比较地读 , 终于读出真知灼见的实践和效果 , 不啻是教我们如何读书的指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