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回拨来自武汉的来电 电话那头的他们还好吗?( 三 )
全院70多位护工炸锅了 。必须立刻封院,李复兴在一天内作了很多决定:所有员工日薪增加100元,一律禁止外出,全天分餐,全面消毒,向社会公开求援防护物资 。他整夜都睡不着,在员工面前故作沉稳 。一旦关上门独处,手就因恐惧而发抖 。
楼下长期合作、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私人医院罢工了 。一位因患癌接受过开胸手术的老人,每周要换呼吸管,现在没人肯上来了 。民政部门说没办法,李复兴回忆,想不到自己70多岁的人了,还能在电话里破口大骂 。
最后,楼下医院的院长上来,给老人换了插管 。一个多月过去,无人再被感染 。
“这场没有硝烟的仗我打完了 。这两个月,上涨的工资、物价和防护用品,亏了几十万元,代价惨重 。但我确确实实战胜了,我没有遗憾 。”3月底的一天,李复兴告诉采访人员 。
3
几通电话打下来,我们心里的负担稍微减轻 。“70岁,病危,双肺感染”的老人已经出院,现在都没什么症状了;“42岁,肺炎确诊,尿毒症无法透析”的大姐念叨,现在就想约朋友们出来下馆子 。
一个低沉的男声说:“谢谢关心,我们全家都出院了 。”
“啊,太好了!咱家四位现在恢复得还好吗?”我看了眼登记表格 。
“不是,是3个 。我父亲……我父亲已经去世了 。”电话里突然有了哭腔 。
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他聊了聊目前的困难、顾虑 。有关逝者的事,他显然不想说,我也无法张口询问 。
38个家庭里的悲伤大多是沉默的,不愿让外人听到哭声 。一个仍未治愈的阿姨“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一个因肠系膜血栓剧痛、昏迷,却无法进入武汉三甲医院ICU的25岁姑娘身上没有发生奇迹 。家属说:“过去了,让它彻底过去吧 。”
一个中年女人仍处在巨大的自责里 。她将舅舅从外地接来武汉过春节 。大年初五,舅舅发高烧了,然后是她老公,两人拿到住院证,女人和孩子出去隔离 。10天后的元宵节,老公打来电话,舅舅走了 。女人的母亲突发脑梗,住不进医院,也走了 。
冬天过去了,这个家庭留下两个洞 。女人每天不住地想:如果舅舅没来武汉,如果自己贴身照顾母亲,一切也许都会不一样 。最近,她心悸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医生说:“精神状态太差,不能再这样!”
从舅舅去世到现在,表妹没给她打过电话,她更不敢打过去 。处理舅舅的后事时,两人心照不宣地发信息交流,此外不多说什么 。她不知道表妹是否感受到了她的歉意 。
2月14日,70多岁的杨阿姨和确诊重症新冠肺炎的老伴被送进同一间病房 。夜里,老伴的嗓子里一直“咕嘟咕嘟”地响,听起来很痛苦 。口罩里全是痰,她用棉签和纸巾不停地擦,还是来不及 。于是老伴被上了吸痰器,然后进ICU,再插呼吸管——3月2日,她可以出院了,说想看老伴一眼,不在乎危险 。医生严肃地批评了她,然后叹气,去ICU拍了视频 。喊到老人的名字,他微微地睁开了眼睛 。
这就是他们迄今见的最后一面了 。老伴的气管被切开,不能说话,手机被交给了杨阿姨 。医生护士不时拨打这个号码传递进展:尿里检出了病毒;肝脏又出了点问题;核酸转阴了;意识恢复了;本院即将清零,老爷子会转院继续治疗 。好消息更多,只是杨阿姨一个人在家,注意到老伴的东西就会哭,包括那部手机 。
有武汉人在微博上记录:孩子上网课,隐约听到老师用欢快的语气说“同年去世,数也数不完……”不由地一惊,马上反应过来,老师说的是“童年趣事” 。
还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告诉我的同事,父亲去世那天,她最后一次带他去医院,走廊里都是临时病床,她现在会反复强迫自己去回想那个画面,每次都很痛苦,但这之后,“难过的点才会慢慢高一点”,不会每天都流泪 。
何时能放下悲伤?这几个家庭都还没有答案 。
4
在我同事2月初制作的登记表格里,记录这些家庭的文本多被设置了醒目的红色背景 。电脑屏幕上,他们名字的间距可能只有0.5厘米;打开一张武汉地图,家与家的距离大概是三五厘米 。但在现实中,这些活生生的人,经历如此不同 。
推荐阅读
- 相恋一甲子,还有什么比一起健康走出医院更幸福?
- 『李洪盛』相恋一甲子,还有什么比一起健康走出医院更幸福?
- 美媒:全美约五分之一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来自养老机构
- #互联网#即墨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室”“智慧药房”正式开诊
- [14]潍坊14家医院面向社会提供核酸检测 需提前预约
- 「武汉生活」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推荐@纽约州长:需要的物资都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全都是中国制造
- 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1岁幼儿频繁呕吐,柳州医院一检查,胃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