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鸣琴:北宋“中国”观初探( 二 )


3.司马光:史学上以东晋南朝为纪年 , 北魏为列国
司马光反对以正闰论史 , 然而 , 在史学领域一般认为正统僭伪之别的标准之一就是以谁为纪年 , 因而在编史的过程中 , 司马光还是不免要涉及正统史观 。他认为:“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 , 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 。虽华夏仁暴 , 大小强弱 , 或时不同 , 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 , 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 , 而其余皆为僭伪哉……正闰之际 , 非所敢知 , 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 。”⑥他所说的“功业之实”就是“一统” , 这多少受了欧阳修正统理论的影响 。宋人刘羲仲即言:“司马公论正统与欧阳公略同 。”⑦在此思想指导下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将东晋南朝视为曾“混壹九州”之西晋的延续 , 以之为纪年 , 而将北魏判为列国:
周、秦、汉、晋、隋、唐 , 皆尝混壹九州 , 传祚于后 , 子孙虽微弱播迁 , 犹承祖宗之业 , 有绍复之望 , 四方与之争衡者 , 皆其故臣也 , 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 。其余地丑德齐 , 莫能相壹 , 名号不异 , 本非君臣者 , 皆以列国之制处之……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 , 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 , 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 , 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年号 , 以纪诸国之事 , 非尊此而卑彼 , 有正闰之辨也 。⑧
从中亦可看出 , 司马光并不是以政权的民族性而是以政权的统一性来处理正闰之争和史学纪年问题的 。
『』熊鸣琴:北宋“中国”观初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陈师道:北魏至孝文帝时始得正统
比欧阳修等稍晚一些的陈师道也撰有《正统论》 , 他将前人的理论相结合 , 提出“天、地、人”三说为正统的标准:“正之说有三 , 而其用一 。三者:天、地、人也 。天者 , 命也 。天与贤则贤 , 天与子则子 , 非人所能为也 , 故君子敬焉 。地者 , 中国也 , 天地之所合也 , 先王之所治也 , 礼乐刑政之所出也 , 故君子慕焉 。人者 , 德功也 。德者 , 化也;功者 , 事也 , 故君子尚焉 。”⑨其中 , 所谓“天”即天命;“地”则是指该政权是否具有“中国”的地理和文化要素 , 该标准本于《元经》;“人”则指德功 。按照这些标准 , 他评判北魏、东晋的正统性:
自隋而上则为魏 , 魏而上为燕、赵 , 赵继晋者也 。晋之亡 , 犹秦也 , 非人亡之也 , 举天下而弃之 , 智者得之 , 而谓之逆乎……则有始石氏 , 羯也;慕容氏 , 鲜卑也 。然居中国之位 , 有中国之民 , 而行中国之政矣 , 是犹《书》之秦 , 《春秋》之吴、楚也 , 燕、赵不为夷 , 谓魏为狄乎?南北之变 , 吾于《元经》见之也 。晋之东 , 犹汉也 。属而继宗 , 古之制也 。其所贵者 , 以中土之无代也 。君子因其旧而与之 , 犹周也 。皇始授魏 , 进之也 , 天也 。而帝晋者 , 人也 。魏可贵而未贵 , 晋可贱而未贱 , 故君子持之也 。持之者 , 待其定也 。晋、宋有其志 , 又有其功 , 而魏未有以胜之 。武文没 , 而孝文兴 , 于是南北定矣 。故宋亡而帝魏也……或曰:魏假之华 , 齐、梁、陈斥之蛮 , 无乃悖乎!曰:夷而变 , 虽未纯乎夏 , 君子进之也 。夏而变 , 虽未纯乎夷 , 君子斥之 。⑩
陈师道认为东晋和南朝刘宋为正统 , 刘宋灭亡之后 , 正统即归北魏 。其理据有三:其一 , 北魏上推继前燕、后赵、晋之统 。而前燕、后赵、北魏等属于西晋灭亡后逐鹿中原的群雄 , “有中国之位 , 有中国之民 , 而行中国之政” , 不可以夷狄视之 , 符合“中国”的地理与文化要素 , 得“地”之标准 。其二 , 北魏在皇始元年(396)之后 , 符合正统之“天”的标准 , 但东晋之正统犹不可夺 , 因东晋符合“人”之标准 , 即有德功 。其三 , 北魏至孝文帝时 , “天”、“地”、“人”三得 , 而南朝刘宋之后则功德衰败 , 正统遂归于北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