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鸣琴:北宋“中国”观初探( 六 )


注释:
①陈芳明:《宋代正统论形成背景及其内容——从史学史的观点试探宋代史学之一》 , 《食货月刊》复刊1卷8期 , 1971年 。陈学霖:《欧阳修〈正统论〉新释》 , 《宋史论集》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 1993年 , 第145页 。
②何志虎:《中国得名与中国观的历史嬗变》(西安:三秦出版社 , 2002年)一书第八部分论及《“中国观”与两宋的兴亡》 。台湾学者王明荪《北宋的中国观——以“中国”词称为主的讨论》(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编《宋学研究集刊》(第二辑)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0年)一文 , 将北宋文献中的“中国”词称整理分类 , 指出其大概运用于九种范围 , 或指称前代中原王朝 , 或作宋朝自称 , 或指文化制度、历史典故与符象等 。二文均缺乏对北宋“中国”观内涵的深入分析 。
③张方平:《南北正闰论》 , 《张方平集》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992年 , 第217页 。
④⑤(11)(18)欧阳修:《居士集》 , 《欧阳修全集》 , 卷一六《原正统论》、卷一六《正统论下》、卷一六《后魏论》、卷一七《本论中》 , 中华书局 , 2001年 , 第275、269—270、284、290页 。
⑥⑧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九 , 曹魏文帝黄初二年三月条 , 中华书局 , 1978年 , 第2187、2187—2188页 。
⑦刘羲仲:《通鉴问疑》 ,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第228册 , 第454页 。
⑨⑩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七《正统论》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4年 , 第439—440、444—446页 。
(12)(16)(24)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 , 卷十《中国论》、卷五《怪说上》、卷十《中国论》 , 中华书局 , 1984年 , 第117、61、116页 。
(13)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 《汉唐史论集》 , 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1977年 , 第380页 。
(14)韩愈:《原道》 , 《韩愈全集校注》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1996年 , 第2665页 。
(15)柳开:《河东先生集》卷一一《送陈昭华序》 , 《四部丛刊本》 。
(17)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二六《释氏》 , 中华书局 , 1986年 , 第3038页 。
(19)(20)(21)(26)(29)(31)(32)程颢、程颐:《二程集》 , 中华书局 , 2004年 , 第236、73—74、20、43、159、1122、1089页 。
(22)周予同:《经学历史序言》 , 皮锡瑞:《经学历史》 , 中华书局 , 1981年 , 第3—4页 。
(23)陈来:《宋明理学》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年 , 第11页 。
(25)刘敞:《春秋意林》卷上 , 《中华再造善本》 。
(27)李觏:《李觏集》卷二二《敌患》 , 中华书局 , 1981年 , 第242页 。
(28)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9年 , 第1536页 。
(30)江湄:《北宋诸家〈春秋〉学的“王道”论述及其论辩关系》 , 《哲学研究》2007年第7期 。
(33)(34)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 ,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1册 , 卷一九《时务》、卷三七《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 , 书目文献出版社 , 1991年 , 第650、819页 。
(35)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九三《经籍考二十》 , 中华书局 , 2011年 , 第5608页 。
【『』熊鸣琴:北宋“中国”观初探】(36)郑思肖:《古今正统大论》 , 《心史》 ,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0册 , 书目文献出版社 , 1988年 , 第945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