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重磅!《认知传播学》出版( 二 )


第三节 系统性与学术性 46
一、系统性:逻辑框架的理性与完善 46
二、学术性:承应然学科的人文与自然 49
第四章 认知传播学学科的功能与任务 51
第一节 升华主体理性 51
一、升华认知传播学的合目的理性 51
二、升华认知传播学的主体理性 52
三、升华认知传播学的建构理性 54
第二节 指导实践运作 55
一、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55
二、提供学诲并重的学科思想 56
三、提供学用结合的实践需要 57
第三节 洞悉社会变迁 58
一、了解传播主体行为的变迁机制 58
二、了解传播渠道构成的变迁机制 59
三、了解接受主体呈现的变迁机制 60
四、了解传播效果认可的变迁机制 61
第五章 认知传播与传播主体 63
第一节 传播主体的形成 64
一、传播主体的身份构成 64
二、传播主体的本质特征 68
第二节 传播主体的认知特征 70
一、传播主体的能动性认知 71
二、传播主体认知能动的循环性生成 74
三、传播主体认知能动的社会性建构 77
四、传播主体认知能动的符码性表征 80
第三节 传播主体的认知传播机制 85
一、“机制”和“认知传播” 85
二、传播主体在认知传播机制中的功能 89
三、传播主体在认知传播机制中的效能因素 92
第四节 传播主体的认知传播效果 94
一、认知传播效果的形成 95
二、传播主体的本体认知传播效果 98
三、传播主体的客体认知传播效果 100
第六章 认知传播与接受主体 104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特征 104
一、接受主体的演变与发展 105
二、接受主体的认知特征 106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认知传播机制 111
一、微观系统中接受主体的认知传播机制 111
二、中观系统中接受主体的认知传播机制 114
三、宏观系统中接受主体的认知传播机制 116
第三节 接受主体与传播效果 118
一、接受主体的效果呈现 118
二、媒介环境与接受效果 120
第七章 认知传播的体认过程与典型模式 125
第一节 认知传播的体认过程 125
一、大脑的感知功能 125
二、认知传播中的注意机制 126
三、认知传播中的记忆存储与输出 127
四、认知传播的思维活动 128
第二节 认知传播的典型模式 129
一、个体的自我互动认知 130
二、人际传播中的互动认知 131
三、社会传播中的互动认知 132
第八章 认知传播的效果与测评 133
第一节 认知传播效果形成的影响因素 133
一、认知传播效果形成与社会因素 134
二、认知传播效果形成与传受主体心理因素 135
第二节 认知传播效果的测评 137
一、认知传播效果的测评原则 137
二、认知传播效果测评的科技支撑 139
第九章 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 143
第一节 内容生产的实质与革新 144
一、内容生产的含义 144
二、内容生产的突破与革新 146
第二节 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的关系 150
一、内容生产为认知传播提供对象和话题 150
二、认知传播是内容生产的动力和目的 154
第三节 认知传播中的内容生产影响衡量 157
一、重思传媒内容生产主体及其观念 158
二、传媒内容生产中的格局重构 160
第四节 认知传播对内容生产的效用评估 163
一、合理构建内容生产保障体系 163
二、理性剖析内容生产的内涵 164
第十章 认知传播的文化价值 166
第一节 文化的内涵与时代特性 166
一、文化的内涵 167
二、文化表征的时代特性 170
第二节 认知传播视阈中的文化内涵 173
一、认知传播与文化的关系辨析 173
二、认知传播视野中的文化内涵 17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