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竺院人#清明 | 以人文关怀,致深切哀思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清明 | 以人文关怀 , 致深切哀思
#浙大竺院人#清明 | 以人文关怀,致深切哀思
本文插图

又是清明 , 这个日子格外 沉重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 国务院发布公告 , 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
#浙大竺院人#清明 | 以人文关怀,致深切哀思
本文插图

5时54分的北京天安门广场 , 五星红旗照常与太阳同升 , 在短暂定格后缓缓下降至距离旗杆顶端1/3的位置 。
#浙大竺院人#清明 | 以人文关怀,致深切哀思
本文插图

上午10时 , 警笛长鸣 , 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
致敬英烈 , 全国哀悼!
山河同悲 , 铭记历史!
竺林思塾 , 思己 , 思社稷 。 4月3日 , 人文学院的哲学教授何善蒙老师应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考”的交流沙龙 。 “无穷的远方 , 无数的人们 , 都与我有关” 。
在这场大浩劫中 ,我们究竟如何看待个人、社会、国家?正值清明 ,我们应当如何铭记这场灾难中的英雄与逝者?
何老师从 “人”的角度开始 , 谈起了一些他观察到的这次疫情开始的思考以及对于我们个人的建议 。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国内逐渐平息 , 网络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反应 , 这些都是 由疫情这个客观事实“激发”而来 。 而网民的“恐慌”、“愤怒”等等情绪的外露 , 乃至于“谣言“、”辟谣“都是 来自人对“突发“的情形而产生的反应 。 而这份反应 , 源自人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感的一种最基本的追求 。 当疫情爆发的时候 , 实打实的威胁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 因此人们才表现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情绪爆发 。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
我们“个人”又应当如何面对这场灾难?
何老师提出了第二个关键词: “调整” 。生活被按下暂停键 , 生活节奏因为疫情而放缓 , 由于疫情这一客观事实 , 我们与广大群众一样 , 都受到了冲击 。 客观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 但人的思考趋向对于自身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 。 老师谈到了 “乐观通达”这一种优良的思想状态 。 灾难是客观的 , 而生活是“活泼泼”的 , 乐观通达的心态可以让生活有积极的变化 。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 , 也同时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调整自我 。 平时我们总是在被紧凑的节奏“裹挟”着走 , 我们要干什么?可能我们并不知道 , 也并没有时间来知道我们想去做什么 。这次生活节奏的暂停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 来调整自己 , 给了我们重新思考、审视自己的可能性 , 以更好地面对不久的将来所遇到的一切 。
灾难来临 , 对人类的伤害不分国界 。 在我们的战役扫尾的时候 , 无情的病毒在国外爆发了 , 患病人数甚至达到了一个可怕的数量级——百万 。 病毒是无情的 , 而人是有情的 , 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世界遭到的如此严重的伤害 , 我们不免产生共情而难过 。 而我们自己保持乐观 , 但这份乐观并没有帮助到他人 , 有束手无策的感觉 。我们的共情和乐观可以共存吗?
何老师在 个体方面给予了建议:以我们现在的能力 , 并不能帮助那些因为病毒遭殃的人 , 因此我们乐观与悲观同客观事实并无影响 , 那么我们就应当从个体的角度来看 ,乐观对于我们的现状是有帮助的 , 因此我们还是应当秉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
有同学 对于“个人”行为发展到”群体“行为的过程中有疑惑 。 何老师表示 ,个体对集体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 即使这个社会之中存在很多变数 , 我们作为个体最好的策略就是做 “最好的自己” 。 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存在的 , 即使理想难以实现 , 它也可以给我们方向与动力 , 使我们的生活更为积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