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微」文珍 ╳ 张怡微: 家是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文珍 ╳ 张怡微: 家是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
本文插图
?? 【「张怡微」文珍 ╳ 张怡微: 家是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Elliott Erwitt
“家族试验”是张怡微一直以来的写作计划 , 如今得以集结出版 , 展现了新一代女性写作者对家庭关系的整体思考 。 无论是切近己身的“工人新村”还是立意高远的“机器世情” , 张怡微都希望能够从比较感性的层面 , 记录这个社会最基本组织的内涵与变化 。
今年一月出版的《家族试验》其实已上市两个多月了 , 因为中间有春节和新冠疫情而影响发货 。 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 , 同时也是作家的文珍与她的同行张怡微进行了一次对谈 。 本文首发中国作家网 , 经作者授权转载 。
家是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
╳
本文插图
文珍 , 作家 , 编辑 , 本书责编 。
本文插图
张怡微 , 作家 , 文学博士 , 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
文珍:很高兴能以双重身份开始这个访谈 。 作为朋友和同行 , 我一直相当喜欢怡微——这样的当面表白似乎有点太热烈了——除掉你本人的可爱真诚不提 , 还因为你既是极富天赋才情的优秀创作者 , 更是一个清醒坚定的自我教育者 。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 , 你出版的第一本书是《怅然年华》吧 , 我看出版时间非常早 , 2005年汕头大学出版社 , 也就是说 , 你当年才18岁就已经出第一本书了 ,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早年的新概念获奖作者——怡微获过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出书相对容易 , 那么 , 你是在出第一本书时就决定日后一直从事写作的吗 , 还是更早一点就立志了?中间有没有过短暂的自我怀疑?
张怡微:谢谢文珍 , 我们两个真是投缘 。 几年前《细民盛宴》开始第一次合作 , 到此次《家族试验》 , 其实也很多年了 。 这都是我最重要的作品了 , 交给一个同行和朋友制作 , 我心里是很感激的 。 我18岁时出书 , 不是因为写得有多好 , 而是赶上了青春文学热 , 年轻人出书很容易 。 我出版第一本书 , 是书商来中学找我的 , 我当时还是高中生 。 因为新概念作文得奖的关系 , 我开始在《萌芽》杂志发表小说 , 给我增加了信心 。 当时我最重的压力是高考 , 对职业规划是比较模糊的 。
文珍:我自己书架上怡微的书已经渐渐快占一排了 , 散文集就有《新腔》 , 《情关西游》 , 以及记录台湾求学生涯的《云物如故乡》《都是遗风在醉人》和生活随笔《我自己的陌生人》 , 小说集则有《因为梦见你离开》《樱桃青衣》 。 当然也有我责编的《细民盛宴》和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 。 作为一个年轻的却行将“著作等身”的“老作家” , 怡微近年来对“市井里不让人升华的真相”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和兴趣 , 这本《家族试验》里很多篇目的写作时间其实都比长篇小说《细民盛宴》要早 , 但都可归在“世情小说”一类 , 也即“家族试验”的写作序列里 。 想请怡微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序列的缘起 , 以及整个漫长的创作过程中 , 自己想法有没有改变过 。
张怡微:一开始没有计划 , 一直到《试验》这个小说发表 , 我发现自己写了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以家庭的形式在一起生活”的故事 。 我的父亲母亲各自都有家庭 , 这令我有题材上的便利 。 去台北念书的经历 , 又让我对1949变迁的历史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 有一篇《而吃菠菜是无用的了》就是讲这个背景的故事 。 又有《过房》讲过继 , 《故人》讲失独 , 《蕉鹿记》讲老年人再婚等等 。 到《樱桃青衣》时期 , 开始有意识地找一些类似的故事 。 这并不特别 , 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也是差不多的角度 , 可以说 , 家庭是那个时期我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 。 近年来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 去年和前年写了一些新的小说 , 如《缕缕金》、《四合如意》等 , 我将我的创作意图写成了文章《机器与世情》发表于去年2月的《文艺争鸣》 , 未来我也会以“机器与世情”这个主题继续写一些故事 。
推荐阅读
- 「」专家面对面|刘秀梅:先理解接纳再引导,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 #星座#婚姻中比较辛苦的三个女星座,丈夫不理解,妻子太老实
- @宁夏援湖北医疗队张彦杰:我的妻谢谢你的理解
- 『』国外评出中国最脏食物,国人看到不理解,心疼他们好东西不会享受
- 『普鲁斯特』云读书会Vol.11|一天上午的回忆——理解普鲁斯特
- 顺境@原创 4月下旬,水逆退去,顺境来袭,3星座理解生活的真谛,心花怒放
- 『中青报副刊』路内:自己写的人也得重新理解他
- 「奥迪」看了全新奥迪A4L,终于理解了为何把它叫做低配版奥迪RS车型
- 群体■《乌合之众》中的经典语录
- 『遇见慕平』我妈妈以她的宽容、以她对复杂人性的理解,做了一件不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