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学效应(53)
106.皮格马利翁效应;1968年 ,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 , 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 , 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老师 , 并透露给这些学生说 , 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 , 具有在不久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 其实 , 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 , 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 。 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 , 不但成绩提高很快 , 而且性格开朗 , 求知欲望强烈 , 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 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 , 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塑像 , 在他热诚的期望下 , 塑像变成活人 , 并与之结为夫妻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 , 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 , 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 , 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 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 。 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 , 学生自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 , 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 , 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 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 运用到管理工作中 , 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 , 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和人际交往中 , 一旦好意知觉对方 ,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 , 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 , 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等等 , 这样 , 下属就会朝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 人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生 。 107.破窗效应;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 , 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 , 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 , 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 , 几个小时后 , 那辆车也被偷了 。 后来 , 在此实验基础上 ,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 , 又没有及时修好 ,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 , 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 , 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 。 事实证明 , "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 , 环境恶劣 , 同时犯罪猖獗 , 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 , 是罪恶的延伸地 , 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 , 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 。 1994年 , 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 。 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 , 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 , 站台干净了 , 阶梯也随之整洁了 , 随后街道也干净了 , 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 , 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 , 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 , 变整洁漂亮了 。 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 , 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 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 ,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 , 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 , 学习气氛开始转好 , 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 , 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 , 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 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 , 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 将"破窗理论"中的玻璃换XXXXX , 它变成了另一种说法 , 也是我对"破窗理论"的触动: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 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 。 随地吐痰 , 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 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穿什么样的袜子 , 暗示一个人的品位如何;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 , 在暗示他不可信任;对任何事都怀疑的人 , 暗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任何事都不满的人 , 暗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者;不贪小便宜的人 , 暗示他很正直…… 每件大事都由无数小事--也就是细节构成 , 将细节尽量做到完美 , 将来的结果才有可能完美 。 人的一生也由无数细节组成 , 将小事做好 , 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 , 将来才会更美好 。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 , 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 , 互助交流 , 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 http://www.zzz818.com 赵站长的博客 。 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推荐阅读
- [微陈列]酸葡萄效应
- 支付金融8:朋友借钱,没有借条可以起诉吗?借钱不还的有效应对方法
- 杭州:消费券显现“乘数效应” 杭州六天带动消费近十亿元
- 人民网■让心理学走出书斋(治学)
- 『沈阳』沈阳那些因为避邻效应至今没能建成的基础建设工程?都还记得吗
- 疫情下美英首脑支持率反创新高,这是聚旗效应
- 新编中老年人自身要学点心理学知识(3一6一4)...
- 中老年人自己也要自身学点心理学知识[四十七][13]
- 新编中老年人自身要学点心理学知识(3一6一3)
- 3.心理学效应与生活(6一2)暗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