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老年人自身要学点心理学知识 (2一35)

63.缄默效应;在人际交往中 , 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强迫手段并不难 。 人们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 , 可那不过是表面上的服从 , 内心却充满了反叛、仇恨的复杂感情 。 不仅在感情上 , 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正确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的现象 。 对统治者 , 人们大都愿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 , 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 。 这就叫"缄默(MUM)效应" 。 职员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后因为害怕上司的威严而保持"缄默" , 这样上司便得不到正确的信息 , 结果就会因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造成日后的重大损失 。 从长远考虑 , 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应尽量不使用强制手段 。 但对于上司或父母、教师等身份的人来说 , 强制手段不失为一种对下属或晚辈、学生发挥作用的简单快捷的好办法 。 同时 , 越是对自己的才干和人格魅力没有信心的人越会行使强制手段 , 因为他们自认为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说服别人 。 就像风和太阳的寓言所讲的那样 , 光靠猛烈的暴风雨是掀不掉人身上的衣服的 , 而平时以礼相待 , 在认为有必要发作时点到为止 , 这才是最有效的 。 64.奖惩效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 , 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 , 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 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 心理学实验证明 , 表扬、鼓励和信任 , 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 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 , 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 。 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 , 掌握分寸 , 不断升化 。 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 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 。 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 ,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 。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 , 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 , 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 65.结伴效应;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结伴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时(并不进行竞赛)相互之间会产生刺激作用 , 提高活动效率 。 例如:学生在一起作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 。 可以相应组成学习小组 。 教师应注意课上的效率 , 注意时间分配 。 … 66.进门坎效应;在心理学中 , “进门坎效应”指的是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 , 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或是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 , 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 关于这个效应的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 。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 他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 , 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 , 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 而在第二个居民区 , 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 , 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 , 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 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 , 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 为什么同样都是竖牌的要求 , 却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 , 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 , 互助交流 , 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 http://www.zzz818.com 赵站长的博客 。 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