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积极财政的界定、回顾和展望( 三 )

本文原始标题为:独家 | 积极财政的界定、回顾和展望---来源是:

包括后面几位学者的看法 , 坦白讲和我们市场所认为的积极财政都不一样 , 我们很简单粗暴的认为积极财政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 就是花钱砸基建、“铁公基” 。 但是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学者的讲话、论文 , 其实更加偏向从财政理论角度去对积极财政进行解读 , 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花钱问题 , 这是学术界对于积极财政的认识 , 和我们是有偏差的 。 从我们市场角度来讲 , 一直把积极财政等同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积极”二字 , 最早出现在我们国家官方文本是1998年 , 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积极”被首次提起 , 从那之后官方文件反复出现积极财政、积极货币政策 , 从未中断 。 所以其实我们每年都很积极 , 而且我们的赤字规模也是不断在增加 。 但去年赤字率从3%降到2.6% , 很多市场主体都认为我们不积极了 , 赤字率怎么会从3%降到2.6%呢?我认为有赤字就是积极 , 这是我的观点 。

实际上98年到现在 , 整个商界尤其是金融圈子的人 , 一直对积极财政这几个字有误解 , 我们一直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政策 ,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 我们觉得现在不能把积极财政等同于扩张性的政策 。 所以我们认为相比于以前单纯致力于需求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 , 现在更多要从供给侧和结构性调整的角度去看“积极” 。 这是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 积极财政绝对不等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 从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来看 , 最初的积极财政策是应对危机的 , 19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之后 , 凯恩斯提出理论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去进行逆周期的调控 , 所以理论上讲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应对危机 , 但问题在于中国在没有出现系统性危机的情况下 , 咱们已经“积极”了30年 。 所以我们要对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等同进行澄清 。

2.积极财政的目标是什么

大家都觉得今年经济会比较差 , 当然债券投资者可能比较喜欢经济不太好 , 做股票投资的人都说我们做债的就是发国难财 , 经济差了 , 国家有压力 , 货币政策就放松了 , 债市就牛了 , 这几年很多债券投资者赚的不就是央妈的钱吗?想一想没有办法去反驳 , 但问题在于是不是搞了积极财政一定就能把经济托起来 , 我认为可能不是这样 。 从现在来看 , 相比于发达国家 , 可能体制环境而不是总需求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 。 一味靠总需求扩张去拉动经济 , 从长期来看 , 对整个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都是不利的 ,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希望把积极等同于扩张的一个理由 。 从总需求角度来讲 , 包括消费、民间投资和进出口 , 过去30多年 , 中国其实从来没有出现过系统性的需求不足 。 当然 , 我们搞过两轮积极财政政策 , 98年一轮和08年一轮 , 但那是为了应对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 是因为有外部的冲击 , 站在当时的情况下 , 确实有一些需求不足的因素 。 但是考虑到我们积极了30年 , 需求不足理论其实不充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