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高校改名史

江苏龙网_原题是:中国高校改名史
每经采访人员:王思雨 每经编辑:梁宏亮
大学|中国高校改名史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三十年 , 中国高校“更名之风”似乎一直都存在着 。
前身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西南交通大学 , 可谓是高校改名界的元老了 , 凭借17次校名变更 , 西南交通大学成为了中国高校改名最多的大学 。
“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唐山交通大学”、“国立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更名和迁址 , 17轮校名的依次“角逐” , 终于在1972年“西南交通大学”的名字“一锤定音” , 成为如今校名的最终版本 。
西南交大的改名史仅是中国高校改名史的缩影 。
数据统计显示 , 过去30年 , 全国近3000所高校中将近一半曾改过名字 。 1981到2010年 , 全国79%的高校改过名或因合并除名 。 每经商学院采访人员统计发现 , 在42所双一流高校中 , 仅有3所建校较晚的高校从未改过名字 。
百年前的改名:奠定高校初局
过往百年中 , 许多著名高校的发展道路上都有过改名的历史 。 中国近代高校改名的萌芽源自19世纪末期的洋务运动 。
1895年 , 天津中西学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吹响了中国高校圈改名的号角 , 也标志着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 。 此后 , 各地旧式学堂纷纷变为高等学府 。 上海的圣约翰书院升格为圣约翰大学 , 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 。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 , 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多元化 。 这段时期也迎来了高校的改名潮 。 1912年起 , 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 , 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 , 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 。 一些“学堂”改名为“学校” , 各类“专门”学校 , 也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 。
为突出“教授农业高等学术 , 养成‘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 , 彼时的农科大学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新名字——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 这所学校 , 也正是如今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 。 与之类似的 , 还有“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同济医工学校”、“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等等 。
在这场改名浪潮中 , 刚刚改名不久的“山东高等学校”因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京而被裁撤 , 于在1914年正科两班结业后停办 。
没过几年 , 这些 , 再一次向欧美现代高校的命名方式靠近了一些——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 继承了山东高等学校衣钵的几经辗转变迁 , 名字最终确定为了现在的山东大学 。
当然 , 有的高校在改名的路上兜兜转转 , 而有的高校在改名的那一瞬间 , 便是一辈子 。
1912年 , 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 从那以后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 成为中国在命名方面“最稳得住”的大学 。
合并与迁址:被动改名之路
到了抗战时期 , 高校选择改名或多或少都出于一种被动式的“无奈” 。
在那时 , 北京大学红楼一度成为日寇宪兵队队部 , 南开大学校园几乎被夷为平地 , 为了保住高等教育的火种 , 高校纷纷抱团合并内迁 , 在夹缝中求生存 。 有些高校选择迁往西南 , 有些高校选择迁往西北 。
西南联合大学就是在当时的战火中在西南成立的 , 主要由现在的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合并组建 。 西南联大一路西迁 , 前后集结了300多位教授和泰斗 , 打造出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空前的阵容 。
迁往西北路上的 , 是由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原北洋大学 , 现天津大学)三所高等学府组建的西安临时大学 。 后来 , 西安临时大学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