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王传福:是技术痴,更是梦想家


汽车市场|王传福:是技术痴,更是梦想家
本文图片

“好吧 , 我不认为比亚迪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 ”7年前 , 特斯拉的马斯克如此评价王传福 。 那年 , 特斯拉和比亚迪几乎同时驶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
原本 , 特斯拉的切入口是面向个人消费的To C端 , 比亚迪的切入口则是面向批量采购的To B端 , 两者似乎并行不悖 。
不过 , 马斯克率先发声:比亚迪的车“很烂” , 但电池还不错 。 对此 , 王传福霸气回应:比亚迪分分钟能造出特斯拉 。
这也就引出了马斯克的上述评价 。
如今 , 这两位“汽车狂人”的竞赛还在继续 。
5年前 , 曾有外媒对特斯拉发出警示:特斯拉 , 忘了苹果 , “小心”比亚迪!
果不其然 。 “特斯拉已经亮牌了 , 轮到我们出牌了 。 ”今年5月 , 比亚迪再次叫板特斯拉 。
时隔半年的11月5日 , 比亚迪市值超越5000亿元关口 , 在全球车企市值排名中 , 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大众 , 位居第四 。
这只是比亚迪的阶段性的高光时刻 。 俯瞰蓝色星球 , 新能源汽车潮流正澎湃奔涌 , 勇立潮头的技术狂人王传福 , 将如何续写更辉煌的汽车传奇?
“比亚迪和王传福都是野蛮生长起来的 , 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基因 。 ”
——一家比亚迪供应商负责人
【汽车市场|王传福:是技术痴,更是梦想家】
“技术痴”“颠覆者”“汽车狂人”……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 向来保持低调作风 , 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
神秘之中 , 透出一种坚持 。
1995年 , 王传福辞了“铁饭碗” , 下海创办比亚迪;2003年 , 他孤注一掷 , 从电池领域跨界到造车领域;2017年 , 他立下誓言 , 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乘用车制造企业……
王传福的坚持 , 令他在逆境中取得突破 , 也让他不断迎来更深层次的认同:同行评价他为“富有企业经营和资本运作意识”;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则称他“兼具爱迪生的研发能力和韦尔奇的管理能力” 。
“和别人竞争 , 还走别人走过的路 , 那就是自寻死路 。 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 , 凭什么打赢?所以 , 必须你打你的 , 我打我的 。 ”王传福说 。
1966年 , 王传福出生于安徽无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 家中排行老七 。 十多岁时 , 父母相继去世 , 生活的苦难 , 让王传福在逆境中养成坚强、独立、强势的性格 。 永远要比别人做得好——王传福心中深埋这一信念 。
考上大学、攻读硕士、分配工作 , 王传福依靠才智和勤奋 , 取得同龄人艳羡的“铁饭碗” , 且在26岁时 , 因在电池领域的研究 , 被破格提升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主任 。 如果按部就班 , 王传福的人生轨迹十分清晰 。

上世纪90年代初 , 改革春风从南海之滨吹遍神州大地 。 1993年 , 王传福受命南下深圳 , 就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旗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 。
1995年 , 售价不菲的大哥大在商界走俏 , 其中镍镉电池的价格也高达上千元 。 王传福嗅到商机 , 果断作出人生的第一次“疯狂之举”——下海 , 凭借向表哥借来的250万元创立了比亚迪 , 主业是生产二次充电电池 。
“铁饭碗是又好又稳定 , 但有很多束缚 , 我难以获得很大提升 。 ”对于下海 , 王传福回忆道 。
创业几乎是从零起步:没有厂房 , 没有固定资产 , 也拿不到银行贷款;销售人员不够 , 自己去跑销售;研发人员不足 , 自己当起工程师;工期紧张 , 自己冲上一线当工人……就这样 , 王传福闯出了一番天地 。
技术是王传福最大的资本 。 电池行家出身的他 , 直接从电池生产核心技术研发着手 , 开发出“夹具+人工”的人机协作半自动化生产线 , 打破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制造壁垒 , 总投资仅为传统生产线的几十分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