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关于在线大班品牌建设的一些观点

江苏龙网_原题是:关于在线大班品牌建设的一些观点
大班|关于在线大班品牌建设的一些观点
文章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半杯白酒(ID:half-a-glass-of-wine)
大家好 , 我是半杯白酒 , 这是我的第十五篇文章 。 本文主要对在线大班品牌建设做一些讨论 。 之前看过CK47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说教育行业是个慢行业?》 , 对其分析框架和文章结论印象颇深 , 但对其论证过程不甚苟同 。 本文借鉴其分析框架做一些分析 。
产品有两层属性:功能属性和情感属性 。 在市场竞争中 , 功能属性有明显优势的产品最后一定会胜出 , 如苹果打败诺基亚 , 电动车打败汽油车 。 K12教育产品的功能属性非常单一 , 就是提高考试成绩 。
在线大班能否靠强化功能属性优势建设品牌?
某个在线大班产品能否做到其功能属性相对竞品有明显优势呢 , 说白了就是其提分效果统计层面显著更好?本文从三层逻辑论证这个问题:

  1. 在线大班短期是否有学习效果;
  2. 在线大班短期如果有学习效果 , 能否显著到可感知;
  3. 在线大班短期如果有显著学习效果 , 能否完备体现在考试效果上 。 (注:本文短期指一个续费周期)
1.在线大班短期是否有学习效果?
首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学习原理 。 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理解和记忆两个阶段 。 理解主要靠信息输入 , 即老师通过讲授让学生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有明确的认知 。 理解的重点并不是单纯的“听懂了” , 而是帮助学生总结知识模块并且构建模块间的关系 。 记忆形成主要靠信息输出 , 即学生自己做题强化知识体系 。 这点可能有人反对 , 认为重复输入也能形成记忆 , 即讲的遍数多了 , 学生不做题也能记住 。 重复输入可以形成记忆 , 但效率很低 。 举个例子 ,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 , 即打车去某个地方 , 打了好多次 , 路也不能完全记清 , 但自己开车去两次(别开地图) , 就记得差不多了 。 打车就是路线信息输入过程 , 自己开车就是路线信息输出过程 。
在线大班产品 , 靠主讲老师优质授课提高输入效果 , 靠课上互动练习及课后辅导老师管理提高输出效果 。 在线大班主讲的水平我从不质疑 ,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线大班在输入效果上能做到比公立学校老师更好 。 在线大班输出效果则很难保证 , 因为一方面限于选择题的交互模式 , 课上输出效果会被阉割 , 另一方面主讲为了防止学生走神或退出 , 会维持紧凑的课堂节奏 ,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普遍偏短(不光是做题时间短 , 也没有笔记整理时间 , 这也是重要的即时输出环节) 。 课下输出则越来越形式主义 , 大部分网校留的作业都很少(留多了学生不做啊) , 甚至目前有网校在考虑为了提高体验全面取消作业 。 有产品经理跟我较真 , 拿数据说辅导老师管的好的 , 作业率高的班续费率确实高 。 我不否认 , 但作业率高一定是通过提高成绩的路径提升续费率吗?如果看了《论教育产品用户体验矩阵》这篇文章 , 你一定就能想到 , 对作业的监管更多是通过提升学生安全感从而提升体验 , 进而提升续费率的 。
在线大班能否只依靠提高输入质量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呢?我觉得很难 。 对于学习效果提升 , 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不会否认三分在输入(理解) , 七分在输出(记忆) 。 毕竟学习就是靠重复建立一系列条件反射的过程 , 而且当下中国限时限量考试模式考的也是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熟悉度 , 而非单纯的会不会 。 有人可能会说 , 在线大班提升输入效果 , 会间接提升学生在学校的输出效果(即张邦鑫说的教培机构不要做2h(辅导)+10h(校内)的加法效应 , 而要做出2h*10h的乘法效应来) 。 理论上是有可能的 , 但实际情况是 , 在线大班辅导的输入进度和学校输出进度很难一直持平 , 学生不及时训练内容能忘多快 , 是每一个老师心里都有数的 。 况且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 在线大班主讲总爱搞学校讲不到的“大招”、“技巧”给学生 , 这更加造成乘法法则的失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