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一个产品编写完整的用户故事( 七 )


弹压容量的挖掘,在产品早期一般使用语组替换方式来进行,通过替换或者增加一句基本用户故事语句里面的种类词语(主谓宾定状补表),挖掘到弹压容量可能会有比你想的大得多,当然PM的行业经验和产品经验在这一环节帮助很大。
购物搜索网站的搜索,用户希望输入一个关键词,返回符合他预期的一系列结果。这个用户故事的弹压容量非常非常大,下面是一个大概的演示(使用语组替换):
他是谁?
我是商铺管理员,要搜索交易记录。我是后台总管理,要搜索入驻商家。我是用户,要搜索一个活动,商铺,门类品类,特定单品,特定品牌,特定上新时间范围,特定价位。我是游客,我没有账号,我就随便看看(要允许不登录搜索?)。输入要怎么输入?
我是用户,打字输入,空格分割,支持以图找图,支持语音输入,支持指定商品相似搜索。我是物流,扫码枪输入,NFC电子标签扫货。我是商铺管理员,输入偏好查询对应感兴趣的用户群体。我是常客,条形码输入,特定型号输入找特定单品。返回要怎么返回?
对于一个活动,所有用户返回同一个结果,缓存返回。对于关键词,同样词返回同一个结果,查询返回。对于高频词,可以进行缓存然后定时更新,缓存更新返回。对于大品类,用户购买历史推荐,偏好返回。对于返回结果后,进一步询问是不是满意,提供二次筛选,延迟满足。对于秒杀,未开始返回一样的结果,开始后返回不一致结果。用什么搜索?
PC搜索。移动端搜索。WatchOs搜索,IPAD搜索等等。SIRI捷径。其他分支动作(不购买)
搜索再筛选。搜索结果分享。没结果,空页面。我们已经明白,用户故事的容量由于两个部分构成,那么在真正落实需求,进行研发的时候就应该明确这两个容量的各自作用和所处角色。
本质容量部分为我们的研发进行大方向锁定。
搜索不会变成下单,订阅不会变成注销,这始终决定了功能的外在表现是怎么个状态和形式,也锁定了基本的动作,系统大致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弹压容量是大方向下的全部可能方案的集合。
这部分包含了需求的更多可能性,可能客户确认,可能内部落实。他们可能被划分出去成为其他故事。
弹压容量的应对策略是“压榨至0”。在研发阶段进入之前,用户故事的弹压部分要尽可能全部明确,因为弹压容量的余量越大,对于需求未来不确定性的要素就越多,沟通确认盲区也就越多,需求事故发生概率就随之变大。
以上我们已经探讨完用户故事的容量问题,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容量多少是合适的。
故事生命周期与细粒度的关系存在即合理,PM不会片面的因为一个用户故事大或者小,就判别其质量的好坏,因为用户故事本来就是有生命周期的。用户故事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史诗故事”,也可能一开始就已经非常非常明确可以直接进入冲刺了。用户故事是需要加工挖掘的,是需要规范的。
一个用户故事,在被加工规范的过程中是有生命周期的,会随着我们的推进,确认逐步规范,也可能会被搁置或者废弃。当用户故事越逼近开发迭代周期,故事的本质容量会越小,弹压容量也会趋近于0。
采集到的用户故事:史诗,粗泛,仅有大方向加工的用户故事:一般描述,相互依赖,有弹压空间临近开发的用户故事:精确描述,无依赖,基本无弹压空间我们一般用这两个大概原因来解释这种变化。
过大的用户故事会被不断明确而减少弹性部分,一切在开发之前,都会被尽量明确落实。一个“史诗”不好开发,而被切割成很多很多用户故事。同时,要保证进入研发冲刺阶段之前的所有用户故事,都在临界状态下保持一致的大小和格式。例如:我们希望2周迭代一次,那么到了第二周我们就应该准备好下一轮迭代的全部用户故事。这个时候,就需要保证下一轮用户故事的细粒度,大小,描述全部一致并对齐。
所有任务单元大小一致,这有助于我们衡量这轮迭代的工作量与质量保证单元清晰,无依赖,这有助于研发理解业务没有歧义保证细粒度规范,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和PM评估增量价值我这里无法提供一个标准,因为不同团队,不同文化,能接受的用户故事细粒度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按照《SCRUM敏捷开发精髓》中的指南中,产品待办列表(准备开发的用户故事)细粒度章节认为,用户故事一般是能精确到小时的工作单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