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摘要:比如广为世人熟知喜爱的levi’s牛仔裤 , 就是开杂货店的levi , 看到淘金工人的裤子很快就磨破了 , 于是他用做帐篷的厚帆布做出了又厚又结实又耐磨的裤子 , 这就是牛仔裤的始祖 , 为levi赚取了第一桶金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说起洛杉矶 , 旧金山 , 我相信几乎人人都知道 , 它们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著名大都市 , 可是 , 多少人能说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州政府在哪个城市?恐怕为数不多 。 加利福尼亚州的州政府所在地是Sacramento , 老一代以广东福建人为主的华侨用广东话给它取的音译中文名字是沙加缅度 , 近年来又有了一个普通话发音的音译名字:萨克拉门托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萨克拉门托位于旧金山东边 , 由旧金山向东开车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 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平地 , 土壤肥沃 , 有后来被命名为萨克拉门托河和美利坚河的两条大河 , 水源充足 , 所以农牧渔业很为发达 。 和美洲大陆的很多其他地方一样 , 这里本来也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地盘 , 1800年代来自欧洲的移民逐渐增多 , 建立了城堡和村落 。
说起萨克拉门托的发展史 , 有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容回避:淘金和铁路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1848年 , 有人在河边锯木头的时候 , 偶然发现河水里有黄金 , 而且纯度很高 , 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 , 以至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趋之若鹜 , 怀揣着一夜暴富的发财梦 , 为了淘金而纷至沓来 , 萨克拉门托一夜之间变得异常繁忙 , 拥挤不堪 , 应运而生的旅店 , 酒肆 , 饭庄 , 杂货店、洗衣店竞相开业 , 码头上货轮穿梭 , 火车站里货物进出 , 大街上车水马龙 , 好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 这个城市也就由此进入了大发展的岁月 , 进而迅速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客运、航运和货运中心之一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时至今日 , 早已步入现代化的萨克拉门托 , 还保留着它的老城区部分 , 书写着这里辉煌历史的 , 正是老城区 。 这里一侧是波光粼粼的萨卡拉门托河 , 另一侧是美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 萨卡拉门托火车站 。 狭窄的街道铺着磨得发亮的鹅卵石或方砖 , 街道两边是二层或三层的木楼 , 依稀可见当年的文字招牌 , 但早已被岁月雕琢的斑驳陆离 。 旧楼现在也被出租给商家经营一些店铺餐馆 , 但是当置身这老街上 , 环视四周的旧屋 , 可以想见百多年前 , 这里人流如织 , 人欢马叫 , 一会儿萨卡拉门托河上轮船汽笛鸣响 , 一会儿火车又“轰隆隆”进站 。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 操着各种口音 , 在这里买进卖出 , 讨价还价 , 高谈阔论 , 把酒言欢 , 打架斗殴 , 拔枪相向……那该是一段怎样的充溢着西部狂野的燃情岁月……
1854年 , 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决定把州政府所在地定在这里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终于有一天 , 萨克拉门托的金子被淘完了 。 据考证 , 其实很少有人因为淘金而发了大财 , 反倒是一些服务行业找到了商机 。 比如广为世人熟知喜爱的levi’s牛仔裤 , 就是开杂货店的levi , 看到淘金工人的裤子很快就磨破了 , 于是他用做帐篷的厚帆布做出了又厚又结实又耐磨的裤子 , 这就是牛仔裤的始祖 , 为levi赚取了第一桶金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金子淘完了 , 淘金者散去 , 萨克拉门托又安静下来 , 萨克拉门托河上不再喧嚣 , 货轮的烟囱不再冒烟 , 萨克拉门托最辉煌的时期过去了 , 农业生产又恢复成为主导产业 , 到现在还是 。 我来这里参观游览的时候 , 从飞机上俯瞰整个萨克拉门托 , 印象最深的就是地面上广袤的农田 。 当我们开车游览的时候 , 刚一出市区 , 高速路两边就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苹果园和庄稼地 。
在1869年以前 , 美国东西部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重重阻碍 , 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 。 巴拿马运河也没有开通 , 美国人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乘船绕行南美洲合恩角 , 最短的时间也要6个月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这种不方便的情况 , 在1869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好以后终于得以改善 , 跨越东西海岸从原来的6个月变为7天 。 太平洋铁路的起点就在萨克拉门托 , 老城区至今保留着那个时代老火车站的遗址 。 铁轨从这里向东修建 , 穿越内华达山脉 , 要在悬崖绝壁上凿穿坚硬的岩石 , 搭建50座桥梁 , 修建10多条隧道 。
解放网@萨克拉门托的淘金和铁路
文章图片
说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史 , 就必须说到华工 。 因为工程异常艰苦 , 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 很多白人工人忍受不了就跑掉了 , 以至于开工很长时间 , 工程还没有进展 。 有人建议雇佣华工试试 , 理由是:能修万里长城的民族 , 也能在内华达山上修铁路 。 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句话 。 从1865年2月第一批50名华工来到施工工地 , 到1869年完工 , 前后一共约有一万四千名华工参与铁路修建 , 占工人总数的90%以上 。 可以这样说 , 太平洋铁路修建史就是这一万四千名华工的血泪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