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平安帖,平安贴又名什么

平安贴又名什么
《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纵24.5厘米,横13.8米,共4行,41个字 。《平安帖》上并没有作者的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 。
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 。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 。
王羲之平安帖王羲之平安帖
嘉文
【王羲之平安帖,平安贴又名什么】时过一千六百年,王羲之直接手写的原迹早已无存 。其实,就在北宋时也只有几件视为原迹,如米芾曾获得的《王略帖》 。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有两类,一是后人钩摹的墨迹本 , 一是石刻或者木刻的碑帖 。碑帖从钩摹开始,经过上石、刊刻、捶拓,再经过装裱的过程,书法原貌往往会打了折扣 。墨迹摹本是从原迹上直接钩摹下来的,或者从唐摹本上再钩摹下来的,方法是双钩廓填或者双钩廓填兼临写 。这中间总以唐代硬黄纸所摹为最精 。
现存唐摹王羲之帖有:1.《快雪时晴帖》;2.《远宦帖》;3.《奉桔帖》、《平安帖》、《何如帖》三帖合装(以上俱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平安帖》帖文与本文讲的不同 。);4.《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三帖合装;5.《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二帖合装;6.《游目帖》(以上俱在日本);7.《姨母帖》、《初月帖》(合装于《万岁通天帖》中,在辽宁省博物馆);8.《寒切帖》(在天津艺术博物馆);9.《行穰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共计九件十五帖 。唐人临写的王书如《兰亭序》,敦煌出《瞻近帖》等不列在内 。
摹本是否出自唐宋人手,要注意几个因素:一、合乎王羲之的笔迹风格,摹写精良 。二、有宋以上的著录或古法帖作为依据 。三、纸、绢或装裱符合唐、宋时代 。四、可靠的题跋和印鉴(往往只是一部分)以反映流传历史 。
宋人摹本,据鉴定家著录和发表出来的及所见者约有二十余种,绝大部分珍藏于博物馆里,少数辗转閟于私家 。由清代内府流出的绢本《平安帖》就是其中的一件 。
本帖应为南宋时勾摹本
绢本《平安帖》又称《告姜道帖》,笔法圆劲古雅 , 意致优闲逸裕,颇合羲之草书法度 。刻意摹写,呈现轻重浓淡,然不免有笔滞处 。临写并勾描,留下细痕 。
绢、纸非宋内府物,本帖绢地和前面花绫隔水均宋时织物 。此帖绢本的尺寸纵24.5厘米,横13.8厘米 。故宫有象牙嵌木尺,是清代标准营造尺 , 以此测量与《石渠宝笈续编》记录的“纵七寸六分横四寸三分”正合 。
本帖上的古印——“书画印”、“妙绝古今”,文征明跋认为是宋王诜印,非伪 。“柯九思印”及“柯九”(半)墨印也真 。“宣和”“政和”内府诸印和“绍兴”印均伪 。干隆、嘉庆内府等印玺皆真 。
卷上弘历题写帖文,年款庚戌 , 即干隆五十五年,已是八十老人 。后边文征明、王榖祥、彭年、胡汝嘉等跋及诸家印记都真 。
文征明跋指出:右军书多写绢地 。此帖已刻入《绛帖》 。帖上有骑缝“绍兴”三小玺 。还有附马都尉王晋卿“绝妙古今”、“书画印”和柯九思印 。王、柯二君藻鉴最精,当为真迹无疑 。文征明是书画家兼鉴赏家,又是此帖的收藏与研究者,他写下的鉴识具体而切要 。
这里有个印章问题 。文证明跋讲“妙绝古今”、“书画印”两印是王晋卿的 。据史载 , 王诜(1036——?)字晋卿 , 太原人 , 尚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为利州防御使,工书画 。他是北宋晚期人 。徐邦达先生在考证此帖时没有提及“妙绝古今”印 。同时说:“本帖上古印——‘书画印’(文证明跋中以为王诜?。?⒖戮潘加【?? ,应非伪物 。”他引用文说并未否定 。另一种不同看法认为“书画印”是元代柯九思(1290——1343)的 , 如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根据是柯九思等六家墨竹合卷上出现此印 。鉴于此二印实属罕见,有待再考 。
据印鉴、题跋,本帖曾为柯九思、文征明收藏 。清代进入内府,后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 时存养心殿 。
鉴于上述多方面情况,本帖应为南宋时勾摹本 。其水平,正如徐邦达先生所说:大略相当于今见之《上虞帖》 。《上虞帖》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
《宣和书谱》载右军《平安帖》有二,一是草书,二是行书,然只有帖名没有帖文 , 是否与本帖有关不易确定 。姜蘷《绛帖平》有残本收入四库全书,未见有具体言及本帖的文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