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营销案例分析,一个案例教会你招聘电话销售( 二 )


所以正确的自我介绍应该是电话销售人员审时度势,先搞清楚自己的底牌 。还不如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是“我是凯达的田艳萍”,不用跟自己说那么多细节 。因为“凯达”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术语,无法让客户从公司名称中产生推理想象,所以自然避开了“触发点” 。
当然,如果电话销售人员所在的公司在业内有非常高的知名度,直接介绍自己是完全可行的 。比如像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的外拨电话,简单介绍“我是中国移动的XXX” 。既然中国移动这样的公司能给客户足够的信任,客户自己也可能在使用中国移动的服务,这样的自我介绍是完全可行的 。
换句话说,当一个企业的实力不是很强的时候,如果你能找到一个金字招牌,介绍给自己,比如“我们是中国人力资源协会的……”,借用国字号的招牌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或者电话销售人员可以找一些可以借用的过渡资源,比如“我是你的朋友,的周总经理……”诸如此类 。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自然更有效 。
可能有的朋友会想:就算我含糊的介绍自己,客户可能还是会问我是哪家公司的,做什么产品的!这个问题请看后续分析 。
常见触发点2:在不引起客户兴趣的情况下获得继续对话的权利
在案例11中,电话销售人员在介绍完自己后,向客户介绍了一项“八折”的特殊服务 。初衷是希望客户对这个“八折”感兴趣 。如果客户感兴趣,销售对话自然可以进行下去 。
这样的初衷是非常正确的 。在电话营销中,尤其是在第一个陌生的呼出电话中,前30秒通过吸引人的话题来激发客户的兴趣,赢得客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客户真的对你的话题感兴趣,即使他的内心想问你关于你含糊不清的自我介绍,但谈话仍然可以进行下去,那么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化解客户的提问 。
这里的问题是“八折优惠”在激发兴趣方面是否有效 。就我而言,我几乎每天都接到推销电话,告诉我有关“特价商品”的情况 。面对这么多铺天盖地的“特价”,连“五折”都打动不了我,何况只是“八折”?用葛优的话来说,客户对于“特供”这种打开方式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连我这个电话销售培训的人都变得很麻木了,何况是客户?
那么,电话销售人员如何在第一个陌生的呼出电话中,快速激发客户继续与你通话的兴趣呢?
考虑到如何快速引起客户对电话营销的兴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本章第二节将着重给大家做一个具体的讲解,这里暂且不讨论 。
常见触发点3:需求未开发情况下的强力促销
案例11,电话销售人员介绍完“特别优惠服务”后,马上问客户“不知道张经理怎么看” 。如果我们是客户,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客户必须有需求,才能购买产品 。因此,销售人员应该在介绍产品之前让顾客发现他们的需求 。但是在这个电话中,仅仅交谈了两三句话,电话销售人员就开始询问客户的意见 。因果颠倒,客户不反感才怪 。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电话销售人员应该按照本书后面章节分享的开发客户需求的步骤,一步一步来 。比如重新设定这个电话的目的,定义为让客户初步对你的产品感兴趣或者让客户对你留下好印象 。然后,让客户在第二次电话中继续前进 。最后,经过多次电话沟通,了解客户可能的高端人才招聘和内部培训需求,才能做产品说明 。
当然,有一个例外 。也就是客户对你卖的产品有极其明显的需求,而且产品很简单,同时确实有相当明显的好处,只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 。这个时候,一种直白有力的推销方式也是合适的 。就像中国电信的客服代表给我们推荐了一个月长途套餐一样 。只需以10元支付月租,即可享受100分钟的长途通话时间 。这样一来,长途电话费一分钟才一毛钱 。这种产品用最直接的方式销售就够了 。但是,本案的产品不是这样的,所以这种强力促销引发了客户的抵触情绪 。
常见触发点4:在没有建立信任感的情况下问高压问题
案例11,客户说“发个传真看看” 。面对如此明显的拒绝借口,电话销售人员也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抛出了一个新问题“不知道你们那边最近有没有新的高端人才空?同时,新的一年有什么训练计划?”客户正面回答后,可以继续之前的对话 。
作为一个从事猎头服务和高端人才培训的管理咨询公司的销售人员,需要向客户询问可能出现的人才空空缺和培训计划 。这个问题一定要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时候是你提出类似问题的合适时机 。第一个陌生电话问客户,谁愿意正面回答这么敏感高压的问题?电话销售人员有什么资格问这种高压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