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课(怎样教语文课)( 二 )


语文教学过于追求模式 。虽然多年来一直呼唤无固定方法的教学 , 但在实际教学中 , 语文教师从未停止对该模式的向往 。学诗一定是解决诗歌问题、认识诗人、体悟诗歌、表达诗歌的步骤 。学习一部小说必须围绕情节、环境和人物 。且不说任何课文的教学都要经过四个步骤:新课导入、整体感悟、重点感悟、总结升华 。有时候到了高三 , 学生已经可以不用老师说 , 就能猜到老师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这种阶层没有神秘感 , 也没有个性 。学生如何享受?
那么 , 如何让语文课真正有思维内容呢?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自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在我看来 , 语文教学是有思维内容的 , 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情境或手腕去思考和实践 , 更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 , 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程 。只有老师心中有课 , 心中有学 , 心中有人 , 他们的能力让每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思考的内容 。
老师心里有课 。一般老师备课需要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 真正有课在心里的老师需要一辈子的准备 。用一生时间备课的老师 , 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或者半天的时间 , 就可以为某一节课文教学做好准备 。我在教《母爱》的时候 , 备课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第一次读完课文后 , 我设计了第一个具体的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完整地阅读课文 , 读完后“讲讲课文的重要内容” 。第二遍阅读文本后 , 基于单元人文主题《小牛之恋》和浏览元素《理解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和细节所蕴含的情感》 , 根据文本表达的特点 , 即作者梁通过对母亲外貌和语言的细节描写 , 表达了自己的深厚感情 。然后 , 设计了课堂教学的第二个具体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 让同学找出课文中描述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 , 读完后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和感悟 。
其实我已经浏览、思考、积累了与这门课相关的 , 可以作为教材也可以不作为教材的相关资料 。比如作者梁的生活和家庭背景 , 我看过并深刻记得梁的父母是文盲 , 父亲是崇尚体力的文盲 , 母亲是崇尚文化的文盲 。我希望妈妈的孩子从小就爱读书 , 长大后依靠文化在社会上立足 。小时候 , 梁的父亲常年在西北地区工作 。他在母亲的影响和引导下长大 。这些关于梁的资料 , 我读《梁文集》时早就知道了 。在讲授《母亲的爱》时 , 对教学产生的环节有很深的印象 。当我让学生总结课文的重要内容时 , 这个环节已经预设在教案中了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 诱导学生进行概括能力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课堂上 ,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几乎就是复述课文内容 。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刚才听了你们很多 , 老师认出了两个重要的人和两件重要的事 。我在黑板上随机写下“我、妈妈”、“书、钱” , 然后对刚总结的同学说 , 试着总结一下这件事里的两个重要的人和两个重要的事 。学生:我想要那本书 , 所以我向妈妈要钱去买 。我妈妈给了我钱 , 但我拿着钱给我妈妈买了一罐水果 。我妈妈骂了我之后 , 给了我钱 。我从妈妈那里拿了钱 , 买了我想要的书 。这对教师来说显然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 。
【如何上好语文课(怎样教语文课)】教师只有心中有课 , 才能在职业生涯的每一天浏览、思考、设计课堂、倾听学生的表达 ,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最好的学习支撑 , 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
老师心中有学习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 。作为教师 , 要不断研究学习的规律 , 深刻理解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展开的 , 可能会遇到哪些磨难 , 如何克服 。《看得见的学习》一书说 , 在教学中 , 教师要时刻思考学习的概念 , 努力让教学沿着学习的路径慢慢展开 , 让学习在学生面前清晰可见 。讲授《不能倒的老房子》一课 , 可能是因为这个单元的语言元素是学习预测 , 所以很多老师总是边读边带学生预测 , 试图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预测 , 如何预测 。仔细一想 , 问题就出来了 。这是一篇课文 , 所有的单词都已经清楚地写在课本上了 。学生上课前已经接触过这篇课文 , 后面的内容也很清楚 。如何预测?这是为了预测而预测 , 完全的伪学习 。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的老师 , 会正视这种真实的学习情况 , 换一个角度 , 让学生猜测自己在泡泡里的学习伙伴为什么会借助文中的辅助系统做出这样的预测 , 还原他预测的心理过程 , 找到预测的路径 。然后 , 在结尾 , 充分利用课文已经修改了原文的资源 , 告诉学生原文的结尾不是这样 , 让学生猜猜原文中的老房子最后是不是倒了 , 故事是怎么结束的 。让学生练习之前学过的预测策略 , 感受预测带来的浏览快感 , 学会预测 , 爱上预测 。只有当教师时刻思考学习的本来面目 , 时刻牢记学习的规律 , 不为求思想而求思想 , 不为求活水而阉割过程 , 让位给教学和建设 , 让位给学习 , 学生自然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呼应教师的行动 , 课堂才会回归到思维和学习的简单本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