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 施雯 文/摄 通讯员 邵敏 陈飘飘
小满将至,地里的油菜籽,开始爆荚 。
刚收割的油菜,码垛堆在路边,金灿灿的,煞是好看 。
小时放学路上,随手摘一个荚,剥出来,可以做成小剪刀玩儿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文章插图
回家开门,最先闻到的,也总是厨房里飘出来的菜籽油味 。
在乡下,农家种几亩油菜,收割后拉去榨油,家里一整年炒菜都不用买油 。
如今,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杭州城里,还保留着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的油菜分子育种试验田 。
今天(5月18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来到这里体验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文章插图
1】纯手工收割的油菜地,专家眼巴巴望着工人来
正午的阳光非常耀眼,赵坚义研究员匆匆吃了中饭,直奔正在收割的油菜地 。
上周,所里的油菜开始收割,白天只有课题组两位工作人员在地里手工收割、测产(量) 。
在农业早已机械化的今天,纯手工收割油菜的场景,难得一见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文章插图
12亩试验田是4个分散的田块组成的,这里种植的是150多种油菜育种材料,也就是说每一种的栽培面积不过几十个平方 。
这么小的田块,并不方便收割机操作,况且150多种材料都要单独收割,独立测产 。除了手工操作,别无它法 。
西面就挨着车水马路的秋石高架,飞驰而过的车流下,鸟鸣虫幽的油菜地,似乎跟这个城市有些格格不入 。
早些年,农科院附近还有几个村庄,赵坚义可以从村里找些人来打零工,帮忙收割油菜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文章插图
十几个工人下地,只要两三天,试验田里的油菜就能割完 。
可惜,城市化进程太快,这两年附近村庄不在了,油菜地到处找不到工人 。
2】一粒籽都舍不得榨油,试验田里都是宝贝疙瘩
割好的油菜,需要在地里晒一周时间,然后再测产,进行下一步研究 。
眼下雨季即将来临,油菜地到了非收不可的紧要关头 。
所里的几个课题组,帮忙凑了十几个工人,借给赵坚义干活 。
友情赞助的工人们,只在上下班前后的1-2个小时有空,会去油菜地帮忙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文章插图
这几天,赵坚义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看到下班后,工人往自己地里赶的样子 。
见过油菜,但自己从来没有打过油菜的小时新闻采访人员,现场体验了打油菜 。
首先,把地里割好晒了一周的油菜杆子收集起来,堆在事先铺好的垫子上,然后拿起一根竹竿,用力敲打 。
堆垛的油菜杆子,经过暴晒会非常蓬松轻盈,敲下去,能听到“沙沙沙”油菜籽掉落的声音,这声音听着特别悦耳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毕竟没干过这活,稍微一会儿,采访人员觉得手酸 。
打好的油菜秸秆,直接还田,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
油菜籽装好,在农村的话,可以直接拉去油厂榨油 。只要你把菜籽饼留下,榨油是完全免费的哦,因为菜籽饼可以加工饲料和有机肥 。
不过,试验田里收割的油菜,可不是用来榨油吃的 。
敲下来的油菜籽,要分类装在不同袋子里,标记后再测产量 。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蛮耗费时间的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文章插图
这些育种材料,可都是专家的宝贝疙瘩 。
每年,它们都要进行反复比对,选出有成为优异品种潜质的好苗子,进行下一步科研攻关 。
要成为品种前,新材料还要先后去全省、长江下游和全国进行比拼,层层筛选之后,方能脱颖而出,走上咱老百姓的餐桌 。
上世纪90年代末,作为国家访问学者,赵坚义先后前往瑞典、德国学习油菜分子育种技术 。
紧贴着车水马龙的秋石高架,杭州城里最后一片纯手工收割的油菜田在此

文章插图
跟传统育种技术不同的是,分子育种在实验室就能筛选出优秀的油菜基因,可以更加精准、快速地选育新品种 。
2003年回国后,赵坚义团队成为首批在国内开展油菜分子育种科研攻关的科技人员 。
3】留住老底子的味道,育种让油菜宝宝更强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