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用十八反可以治病

看了2014年2月4日发表的文章《中国中医药报》 , 勾起了作者对中医十八反探索的一些难忘回忆 。
作者1968年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 , 分配到皖东南郎溪县毕桥公社医院 。郎溪县不大 , 但由于胡巧武老中医的长期坚持 , 中医事业相当红火 。有一天看到胡巧武行医 , 大感兴趣地看到他把附子、半夏、瓜蒌放在一起 , 用了二十多剂 , 治好了一个因风痰阻络中风而四肢麻木的老人 。
由于附子(或乌头)与半夏配伍的资料最多 , 故收集了20余则两药合用的病例进行分析 。此外 , 制川乌与姜半夏和全瓜蒌煎服 , 除有轻微感觉外 , 未见不适 。所以产生了十八对立之学 。
1990年 , 笔者参加了在承德召开的“首届大黄国际研讨会” , 有幸请教了年过七旬的高小山研究员 。他坦言 , 由于自己从事中医理论和实验研究 , 对十八般反能否以及如何应用于临床并不太了解 。但从收集到的资料和很多中医道友的交流来看 , 他得出的结论是:十八反中所谓的“反”是可以一起用的 , 有时还能相互激发药性 , 提高疗效 。
但在联合用药过程中 , 少数患者也有剧烈反应 。这主要与医生对患者体质和病史不了解有关 , 也与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处理不当密切相关 。此外 , 剂型和抗药部位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至于十八反中的一些有毒药物 , 单用有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适 , 不要和所谓的服用抗毒药物中毒混为一谈 。
最后 , 他强调 , 18禁毒运动的讨论只限于文献和实验 。未来 , 医生们有望通过积累的实例 , 对18次禁毒运动中的三组禁毒如何应用于临床给出最有力的论证 。
1995年 , 笔者的学生在为一位退休的县干部治疗肺心病时 , 因患者怕冷 , 痰多 , 开了附子半夏 。没想到病人死了 , 家属得知用了抗药 , 想举报 。只有把十八般抗药应用的后学文章带给家人 , 矛盾才能化解 。所以 , 笔者建议年轻的中医 , 要记住高晓山的一句话:如果患者的症状可以用其他药物治愈 , 尽量不要用抗药 , 有必要用 。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季节 , 从小剂量开始增加药物 , 最好再用一次 , 但不要太多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 , 用药安全应该是第一考虑的 。但对于按常规用药无效或痰瘀互结所致的疑难杂症 , 或长期肿块积聚 , 可通过抗药联合取得疗效 。拿下一个例子来证明 。
1978年9月 , 近半百女患者在右膝腘窝生了一包宝宝 , 刚开始没什么感觉 。半个月后 , 肿得像鸽子蛋 , 走路都困难 。西医一时难以确诊 , 就劝其手术 。病人的恐惧转向作者寻求治疗 。目测 , 不红不热不硬 , 有限发育不快 。而且它的身体很丰满 , 舌头又肥又印 , 皮毛又白又厚 。疑是阴疽一种 , 即王阳和汤合新制八百汤 , 七剂不进不退 。
【正确应用十八反可以治病】经进一步询问 , 他喜欢吃甜的和胖的 。端午节前后 , 我吃了半个月的粽子


    推荐阅读